肌肉萎缩是指由于肌纤维数目减少或体积变小导致的骨骼肌容积下降,是一种渐进性肌肉弱化和萎缩的疾病,常见于胳膊、大腿以及脊椎处。
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并且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并发症。
1.肌肉萎缩可以用中频或低频的电刺激以及针灸或者电针灸、推拿,再配合神经营养药。
2.积极康复运动。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3.肌肉协调性训练。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原因:
肌肉萎缩的原因,临床上分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以及肌源性肌肉萎缩两种。
1、神经丛、前角病变、神经根、周围神经的病变等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
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
注意事项:
1、肌萎缩患者早期可以采用含有大量磷脂和微量元素、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如山药、黄芪、白莲等。
2、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促使肌萎缩发展。
3、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4、锻炼要适度。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5、防治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患者饮食生活注意: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
2、康复练习需科学,劳逸结合,避免强行锻炼导致骨骼肌疲劳。
3、同时避免各种病毒感染。
4、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中晚期患者应选择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少食多餐。
5962022-11-16
18872022-09-05
71212020-05-12
17632022-02-25
39212020-12-31
31422020-12-31
3020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