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初对佝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
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特别是户外生活、工作时间的减少,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 μg/L(75 nmol/L)水平。
而随着维生素D受体(VDR)和25OHD-1α-羟化酶(1α-hydroxylase,CYP27B1)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中,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策略:
补充时建议用普通维生素D2或D3制剂。不建议单次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的用法,不推荐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纠正维生素D缺乏。
对0~1岁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建议用维生素D2或D32000 IU/d或50 000 IU/周,用6周以使血清25(OH)D水平达到30 μg/L(75 nmol/L)以上,继而以400~1000 IU/d维持;
对>1~18岁的维生素D缺乏儿童和青少年,建议用维生素D2或D32000 IU/d或50 000 IU/周,用6周以使血清25(OH)D水平达30 μg/L(75 nmol/L)以上,继而以600~1000 IU/d维持;
对维生素D缺乏所有成年人建议用50 000 IU/周或6000 IU/d的维生素D2或D38周以使血清25(OH)D水平达30 μg/L(75 nmol/L)以上,继而以1500~2000 IU/d维持;
对肥胖患者、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和正在使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的患者,建议用高剂量(常规剂量的2~3倍,至少6000~10 000 IU/d)的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以达到血清25(OH)D水平在30 μg/L(75 nmol/L)以上,继而以3000~6000 IU/d维持。
在有「肾外」产生1,25(OH)2D的疾病(如结节病、结核病)的患者,用维生素D治疗期间,建议监测血清25OHD水平和血、尿钙水平,以防止高钙血症。
22072020-06-09
22172019-08-12
22842019-08-14
29472019-08-12
32182022-05-12
58112022-05-06
80732022-05-06
65142022-05-04
57612022-05-02
65152022-04-30
65572022-04-29
6293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