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日前在第三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制定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尽量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甚至让其有治愈的机会。国家癌症中心将全面推广MDT模式,助力我国癌症防治行动目标的实现。
MDT是指以病人为中心,联合疾病相关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商议讨论,来为病人明确诊断分期、制定适宜治疗方案的模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在2018年到202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MDT试点工作。
蔡建强说,目前我国肿瘤患者普遍的诊疗模式是,谁第一个“抓到”患者谁看,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患者在这样的治疗模式下,有可能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MDT对晚期癌症患者有何重大意义?以我国高发的结直肠癌为例,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而易漏诊、易转移与复发,很多患者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2007年率先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协作组,并陆续建立了诊治专家共识和专病协会。数据显示,接受MDT协作组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46%,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癌症防治行动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多位与会的肿瘤领域院士、专家表示,当前我国较有条件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就是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肠癌等。而MDT的应用,对这类肿瘤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改善,对实现癌症防治目标意义重大。
(来源:新华社)
什么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是由来自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在患者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学逐渐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
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手段互有特点,互为补充。
近年来,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诞生,给一部分难治性肿瘤治疗带来希望,新辅助化疗使一些不可手术的肿瘤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是选择几种方法同时进行,还是先后序贯,个体化、精准化,优选出最佳治疗方案。
直到上个世纪末,肿瘤的治疗几乎靠临床医生拍板,只要有指征,就可以实施探查手术。外科大夫常挂在嘴边的话:“打开再说”。
进入21世纪,医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医技专业的设备层出不穷,让临床决策更趋于精准,治疗方法的制定,越来越依赖于医技专业提供的数据。就说我们乳腺科的发展,没有彩超、钼靶、CT就没有乳腺癌的分期、评估,没有磁共振,就不能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没有临床检验激素水平测试,内分泌治疗就无法选择,没有病理科的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就没有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就无从实施,有业内人士曾把医技科室称为Teacher’s teacher,或doctor’s doctor 。
越来越多的肿瘤相关专业人员对MDT的优势认识如下:
1. 比起来学科诊疗,能够定出更优的治疗方案。
2. 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有利于提高总体技能水平。
3. 优化资源,提高诊疗效率。
4. 加强医医、医技、医护合作。
5. 减少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弊端,有利于诊疗规范化。
6. 节省医生、病人时间,及时快速做出诊断计划。
7. 敦促医生更严格的诊疗。
8. 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36132021-08-19
16192023-08-31
19702022-09-02
20392019-08-30
28082020-09-10
1.1w+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