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伴侣没…做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人在减肥的过程中对自己十分“残忍”。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喝酒会得脂肪肝”
“吃肉会得脂肪肝”
“胖子容易得脂肪肝”
......
但其实并不单单是这样
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肝脂肪变虽然是一种病理学改变,但临床上绝大多数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肝脏B超、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超检查结论中的肝脂肪浸润和脂肪肝,可能仅反映了肝脂肪变的程度轻重。
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肝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慢性肝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负担。最近十余年来,中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虽然慢性乙肝至今仍是导致国人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全国慢性乙肝患者仍有2000万人左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的7.18%,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现已成为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的疾病。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脂肪肝是如何被“催生”的?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增多。其中,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生活懒散和经常熬夜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不良的饮食习惯
过量进食、频繁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比起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可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与摄食过多同等重要。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酒精滥用
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中国现已成为全球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中国酒精消耗量为711.3万吨,1993年为1846万吨,2001年达到了3069.87万吨。2005年,中国酒类年总产量已高达3463万吨。当前,中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肝损害。
遗传易感性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脂肪肝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脂肪肝。家族中有上述疾病的成员越多,特别是母亲或双亲有上述疾病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高;发病年龄越小,则发病后进展速度越快。
可以被预防的脂肪肝
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调整膳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中国传统膳食方案,避免西方社会“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膳食结构的缺陷,防治热量过剩,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饮酒或戒酒
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吃得多、吃得快、吃零食、吃甜食、吃夜宵,以及把含糖饮料当水喝等不良习惯,以免热量摄入超标和扰乱机体代谢稳态,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对经常过量饮酒者而言,减少饮酒量或完全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其他防治措施均系“缘木求鱼”。
中等量的有氧运动
人体对多余热量的利用,可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有时比摄食过多更为重要。要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每周坚持参加150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并持之以恒。同时,还应避免“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
谨慎使用各种中西药物
所有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均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疾病的一面,也有产生不良反应的一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用药不当极易造成包括脂肪肝、肝酶学指标异常在内的药物性肝损害。必须用药时,应严格掌握指征,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并避免长期应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三苯氧胺等药物。
定期健康体检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家族史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阻止病情发展。
脂肪肝能够“治好”?
许多脂肪肝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不愿意去医院看病,认为脂肪肝“没药可治”或“不可能治好”。还有部分脂肪肝患者长期就诊于多家医院,虽然服用了不少药物,但脂肪肝却始终没有消退或好转迹象。
脂肪肝真的没法治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单纯性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若能及时去除病因和诱因,肝内脂肪沉积可在数月内完全消退。
脂肪性肝炎伴或不伴肝纤维化,也是完全可逆性病变。只是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且需要在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保肝抗炎药物,肝病才能完全康复。
脂肪性肝硬化是相对不可逆的病变,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到了严重的脂肪性肝炎,晚期肝硬化或肝癌阶段,积极的治疗也可为等待肝移植赢得时间,且可以预防肝移植术后脂肪肝复发。
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都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即使肝病已经发展至终末期,积极的综合性治疗亦能使患者获益。许多脂肪肝患者治疗后不见好转,恐怕还是治疗方法不当、治疗时间不够,或者评价疗效的指标不够合理。比如:仅寄希望于药物而忽视改变生活方式,导致脂肪肝的病因未能及时去除;治疗时间过短,转氨酶刚恢复正常或肝区胀痛消失后,就不再治疗;康复后,未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复发等等。
脂肪肝是病,不是亚健康
即使是无症状的单纯性脂肪肝,也不是亚健康状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若不及时减少饮酒量,20%以上的人将在十年内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十余年内仅1%左右的患者发生肝硬化,但随访的5~10年内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概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因此,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切忌不当回事,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脂肪肝需要长期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迄今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鉴于脂肪肝患者往往合并众多肝外疾病,故治疗脂肪肝需要多学科紧密合作。无论是酒精性肝病,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属于“慢病”,都需要较长的疗程。短期治疗即使有效,也易复发。具体措施包括:
①恢复良好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戒烟限酒、中等量有氧运动、保持良好心态、谨慎用药等。
②去除病因和诱因,如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脱离接触肝毒性物质、控制体重、减少腰围等,必要时通过减肥手术治疗顽固性重度肥胖及其并发症。
③防治代谢紊乱,针对血黏度、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抵抗等指标,根据相关指南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调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物。
④应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减少肝脏损伤和死亡。
29152019-08-21
20142021-06-22
14122021-11-10
914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