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资讯

初识药物性肝损害

初识药物性肝损害 妙手医生2021-08-19 1390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初识药物性肝损: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在发达国家中,每10万人中,约有1~20人患有药物性肝损伤,由于不同地区的药物种类不同,以及不同的用药习惯和基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也不同。在我国,由于药物种类复杂,医务人员和民众对药物安全性问题认知不够,尤其是滥用中草药和保健品的情况,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疾病进展我们可以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较多见,可在用药后数日或数月出现。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指发生急性肝损伤6个月后,仍存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的异常,以及门静脉压力增高等相关的症状。

根据受损组织特征及R值不同可以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肝血管损伤型。

肝细胞损伤型:组织学特性为肝细胞坏死及肝内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项ALT≥5倍正常上限值,或血清生化特征为中R值≥5。较多见,约占药物性肝损伤的90%。

胆汁淤积型:组织学特征为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单项ALP≥2倍正常上限值,或血清生化特征为R值≤2。

混合型:患者同时具有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型的组织学特征,血清生化特征为R值位于2~5之间。

肝血管损伤型:损伤的细胞主要为肝窦、肝小静脉、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的内皮细胞,由特定药物引起。

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固有型及特异质型。

固有型:由药物的直接肝毒性引起,疾病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个体间无显著差异,一般可以预测。

特异质型: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复杂,疾病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没有明显关系,个体间具有显著差异,一般难以预测。

患者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食欲减退、发热、黄疸、肝区胀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治疗。目前治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停用可疑的具有肝损害的药物,停药后若症状改善,则无需特别治疗,若症状无改善者或更加严重,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熊去氧胆酸、卡尼丁、消胆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人工肝脏支持疗法。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多预后较好,停药后可自行改善,恢复速度与肝脏的损伤程度相关。少数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预后不佳。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和预防重在合理服用药物,避免服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清淡饮食、作息规律、戒烟等,也能有效预防或缓解病情。

相关资讯

初识药物性肝损
妙手医生

16552021-08-17

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妙手医生

12822021-08-24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妙手医生

10472021-06-23

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认识
妙手医生

58102021-05-20

最近更新

用药安全需要注意什么?

找不到我需要的药品?

咨询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