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适用于无免疫受损的 2 岁及 2 岁以上轻度至中度异位性皮炎(湿疹)患者。
短期治疗疾病的体征和症状。
长期间歇治疗,以预防病情加重。
用法用量吡美莫司乳膏应由对异位性皮炎局部用药治疗有临床经验的医师开具处方。
临床试验观察结果支持吡美莫司乳膏用于长期间歇治疗,时间可达 12 个月。
如果用药 6 周后病情仍然没有缓解或疾病有所加重应停用吡美莫司乳膏并考虑采用其它治疗方法。
成人患者
在受累皮肤局部涂一薄层吡美莫司乳膏每日两次,轻柔地充分涂擦患处。每处受累皮肤都应上药直至皮疹消退,方可停药。
吡美莫司乳膏可用于全身皮肤的任何部位包括头面部颈部和皱褶部位但不能用于粘膜。吡美莫司乳膏不宜用于封包疗法(见【注意事项】)。
在长期应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异位性皮炎(湿疹)时,应在症状和体征一出现时即外用吡美莫司乳膏,以预防病情加剧。吡美莫司乳膏应每日外用两次直到症状和体征消失。如果症状和体征持续 6 周以上,患者应重新检查以确定异位性皮炎的诊断结果。停药后若症状和体征再次出现,应马上重新开始使用吡美莫司乳膏以预防病情加重。
应用吡美莫司乳膏后,可立即使用润肤剂。但是淋浴之后,可以在应用吡美莫司乳膏前使用润肤剂。
因为吡美莫司乳膏吸收量很少,对每日用药量用药面积或治疗持续时间没有限制。
儿童患者
儿童(2-11 岁)和青春期患者(12-17 岁)的用药剂量和方法与成人相同。
在有进一步的相关资料支持前,2 岁以下儿童不建议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
老年患者
异位性皮炎(湿疹)很少发生于 65 岁及 65 岁以上的患者。在吡美莫司乳膏临床试验中因该年龄组患者数量较少目前尚不能确定疗效是否与年轻患者相同。
禁忌已知对吡美莫司或者本品中其它任何赋形剂过敏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
吡美莫司乳膏用于妊娠妇女尚无足够研究资料。动物实验未显示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对胚胎/胎儿发育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口服给药的动物研究显示该药有生殖毒性(见【药物毒理】)。由于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后吡美莫司吸收很少,(见【药代动力学】),因此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性有限。但是妊娠期应慎用吡美莫司乳膏。
哺乳
尚未进行外用吡美莫司对乳汁分泌的影响的动物试验研究。局部应用吡美莫司乳膏后吡美莫司是否会分泌到乳汁中尚不明确。
然而,由于局部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后,吡美莫司吸收很少,(见【药代动力学】),因此对人体的潜在危险性有限。但吡美莫司乳膏仍应慎用于哺乳妇女。
如果哺乳妇女应用吡美莫司乳膏,请勿用于乳房部位,以免新生儿无意中经口摄入。
生育能力
目前尚无吡美莫司对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影响的临床数据(见【药理毒理】)。
儿童用药见【用法用量】。
老年用药见【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对吡美莫司乳膏和其它药物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尚无系统评价。吡美莫司全部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3A4代谢。由于外用时吸收很少,不太可能发生吡美莫司乳膏与其他系统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见[药代动力学])。
目前资料显示吡美莫司乳膏可与抗生素、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口服/鼻腔给药/吸入)合用。
一项79名婴儿使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的2年研究表明,吡美莫司乳膏不干扰儿童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尚无对接种部位应用吡美莫司乳膏局部反应的研究,但不建议于接种部位应用。
吡美莫司乳膏与其它外用抗炎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尚无相关研究,因此吡美莫司乳膏不宜与外用的糖皮质激素和其它抗炎制剂合用。目前尚无吡美莫司乳膏与异位性湿疹的免疫抑制疗法(如UVB、UVA、PUVA、硫唑嘌呤和环孢菌素A)联合应用方面的经验。
吡美莫司乳膏在动物试验中未发现光致癌性(见【药理毒理】)。但应用于人体的情况尚不清楚,因此在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期间,应避免皮肤过度光暴露,包括日光、PUVA、UVA或UVB治疗。使用吡美莫司乳膏的患者摄入酒精不久后,罕见有发生发红、皮疹、烧灼感、瘙痒或肿胀(见【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在包括婴儿(≥3个月)、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内的2000多名受试者进行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对吡美莫司乳膏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其中,治疗组1500多例患者应用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500多例应用吡美莫司乳膏的赋形剂和/或外用糖皮质激素。
短期(急性)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组:进行了两个为期6周的赋形剂对照临床试验,受试儿科患者403名,年龄2-17岁。患者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每日两次。将两项研究的数据汇总。
婴儿组:进行了一项类似的为期6周的临床试验,参加病人数186名,年龄3-23个月。
在这三项为期6周的试验中治疗终点的有效性结果如下:
附表说明:
*:IGA研究者总体评估
°:EASI湿疹面积严重度指数:临床体征(红斑、浸润、抓痕、苔藓化)和受累皮肤面积的平均百分比变化
1:P值(CMH检验)
2:改善=IGA值比基线值低
3:P值的计算基于第43天(研究终点)时EASI的ANCOVA模型数据,并以EASI基线值(第一天)为共变量,以研究中心和治疗差异为影响因素。
在治疗的第1周,44%的儿童和青少年及70%的婴儿瘙痒症状有明显改善。
成人组:对患有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的成年患者,吡美莫司乳膏短期治疗(3周)的疗效不及0.1%倍他米松-17-戊酸酯。
长期治疗:
两项双盲对照试验,对713名患有异位性皮炎的儿童和青少年(2-17岁)及251名婴儿(3-23个月)进行了长期疗效的研究。吡美莫司乳膏作为基础治疗药物。
为了预防病情加剧,患者一出现瘙痒和皮肤发红的症状,立即开始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如果病情严重,应用吡美莫司乳膏不能控制时,局部使用中效糖皮质激素。一旦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停用吡美莫司乳膏。对照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赋形剂。
两项研究均显示,吡美莫司乳膏明显降低病情加重的发生率(P<0.001);在所有的次要评估指标中[湿疹面积严重度指数(EASI)、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受试者评估],吡美莫司乳膏都显示了优越的临床有效性。吡美莫司乳膏治疗一周内即可控制瘙痒。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完成了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而没有病情加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如下:其中完成6个月的治疗的患者:儿童:吡美莫司乳膏组为61%,对照组为34%;婴儿:吡美莫司乳膏组为70%,对照组为33%;完成12个月治疗的患者:儿童:吡美莫司乳膏组为51%,对照组为28%;婴儿:吡美莫司乳膏组为57%,对照组为28%。
吡美莫司乳膏对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有“节约效应”:使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12个月的患者没有再使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多于对照组(儿童:吡美莫司乳膏组57%,对照组32%;婴儿:吡美莫司乳膏组64%,对照组35%)。显示吡美莫司乳膏的疗效持久。
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平行、赋形剂对照试验,对192名患有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的成人患者进行了研究。在24周的治疗期中,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的天数占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组的总治疗天数的14.2±24.2%,而在对照组,此比例为37.2±34.6%(P<0.00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组中50.0%的患者没有病情加剧,而对照组为24.0%。
一项对患有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的成人患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双盲对照研究,对吡美莫司乳膏和0.1%曲安奈德乳膏加1%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面部、颈部和皱褶的部位)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吡美莫司乳膏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均不受限制。对照组一半的患者接受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天数占研究天数的95%以上。对患有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的成人,吡美莫司乳膏的长期治疗(52周)的疗效不及0.1%曲安奈德乳膏(用于躯干和四肢)加1%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面部、颈部和皱褶的部位)。
长期临床试验为期一年。目前尚没有应用吡美莫司乳膏一年以上临床研究资料。
目前尚无吡美莫司乳膏每日用药多于两次的研究资料。
特别研究:
耐受性研究显示吡美莫司乳膏没有接触致敏性、光毒性或光敏性,也没有显示任何累积刺激性。
在16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局部应用中效和强效类固醇(0.1%倍他米松-17-戊酸酯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赋形剂和吡美莫司乳膏致皮肤萎缩性的比较,超声检查显示,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明显降低皮肤厚度,而吡美莫司乳膏和赋形剂均不导致皮肤厚度下降。
上市后经验:
大规模的产品上市后临床观察显示本品并不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在临床试验中使用本品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低于用赋形剂和/或外用皮质激素。自发性报告中,没有证据显示使用本品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截止到2005年5月,在超过580万应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的患者中共收到28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14例为淋巴瘤、8例为皮肤恶性肿瘤,6例为其他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由于外用本品系统吸收极低,且尚无本品干扰正常免疫系统的证据,因此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本品的相关性尚不能确立。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吡美莫司是亲脂性抗炎性的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可选择性地抑制前T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吡美莫司与macrophilin-12有高亲和性,可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因此吡美莫司抑制T细胞的增值,阻碍辅助T细胞1(TH1)辅助T细胞2(TH2)的转录,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例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Y、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由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分离出辅助性T细胞的体外试验表明,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同样可以有效抑制记忆性抗原反应。吡美莫司也可抑制由1gE激活的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吡美莫司对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内皮细胞的生长无影响。与糖皮质激素不同,吡美莫司不影响朗格罕氏细胞和人树突状单核细胞的分化、成熟、功能和增殖能力,因而其具有细胞选择性作用。
包括吡美莫司乳膏和他克莫司软膏的不同局部用药制剂的研究结果表明,吡美莫司乳膏具有和其他软膏相似的透皮穿透性。但体外的研究结果提示,吡美莫司乳膏的皮肤穿透性低于糖皮质激素和他克莫司,因此与糖皮质激素和他克莫司相比,吡美莫司进入系统循环的药量更低。
在皮肤炎症的动物模型局部或系统性用药后,吡美莫司表现出强抗炎活性。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猪模型中,外用吡美莫司与强效糖皮质激素丙酸氯氟美松和氟替卡松作用相当。接触性皮炎的鼠类模型中,局部使用吡美莫司也可以抑制由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而且在可模拟出急性异位性皮炎的低血镁无毛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的试验表明,局部应用和口服吡美莫司均可有效减少皮肤炎症、瘙痒和并使组织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异位性皮炎的大鼠中,口服吡美莫司后抑制皮肤炎症的作用比环孢菌素A强4倍,比他克莫司强2倍以上。
与丙酸氯氟美松不同,局部使用吡美莫司不引起猪的皮肤萎缩,而且没有漂白猪的皮肤和改变皮肤结构。吡美莫司对鼠的朗格罕氏细胞也无影响。相反,局部使用包括氢化可的松在内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朗格罕氏细胞减少96-100%。应用0.1%倍他米松和1%吡美莫司的异位性皮炎患者的皮肤活检的最新报告证实,虽然两种药物能明显降低T细胞水平,但是使用0.1%的倍他米松3周后,可导致朗格罕氏细胞缺失,而使用1%的吡美莫司乳膏则不会出现此状况。因此局部使用吡美莫司不会影响朗格罕氏/树突状细胞分化前T细胞成为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此功能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特异性免疫活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与在皮肤炎症模型上的效果相反,在系统免疫抑制模型和剂量比较的试验中,吡美莫司对系统免疫抑制的能力低于他克莫司和环孢菌素A。大鼠皮下注射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后,吡美莫司抑制抗体生成的强度比他克莫司低48倍。皮下注射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都可抑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其作用强度分别为吡美莫司的8倍和66倍。与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的作用相反,异位皮炎的大鼠口服吡美莫司后,既不影响初级免疫反应,也不减少淋巴结的重量和细胞构成。
试验结果表明,局部使用吡美莫司对于皮肤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的抗炎活性,且透皮吸收很少。与糖皮质激素不同,它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和肥大细胞,而不影响朗格罕氏/树突状细胞,不会导致皮肤萎缩,且更少的透皮吸收。与他克莫司不同,它透皮吸收极少,且对于系统免疫反应的影响很小。
在动物的安全药理学研究中,单次口服吡美莫司不影响基本的心肺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心分泌参数(如: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黄体激素、睾酮、肾皮质酮)也没有影响。由于吡美莫司是T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致炎细胞因子和介质的选择性抑制剂,所以可以认为它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Taxis)无影响。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L5178Y分析、中国仓鼠V79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均未见本品有致突变或致裂变的潜在危险。
生殖毒性:
大鼠生殖毒性试验中,口服剂量达到490mg/m2/天时,观察到轻微的母体毒性、发情周期紊乱、植入后流产和窝仔数减少现象。该剂量水平相应的外推平均AUC(0-24h)为1448ng×h/mL(相当于成人患者最大暴露量的至少63倍)。在剂量水平达到110mg/m2/天,对生殖能力没有影响。该剂量水平相应的外推平均AUC(0-24h)为465ng×h/mL(相当于成人患者最大暴露量的至少20倍)。兔口服生殖毒性试验中,在剂量水平达到72mg/m2/天时,观察到了母体毒性,但没有胚胎毒性或致畸性。该剂量水平相应的外推平均AUC(0-24h)为147ng×h/mL(相当于成人患者最大暴露量的至少6倍)。
在大鼠生殖能力和胎儿发育的试验中,口服剂量达到45mg/kg/天(参照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38倍)时,观察到大鼠发情周期紊乱,植入后流产和胎仔数减少现象。剂量为10mg/kg/天(参照AUC,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12倍)时,没有观察到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剂量达到45mg/kg/天(参照AUC,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23倍)时,没有观察到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此剂量是本次试验所使用的最高剂量。
在第二次大鼠生殖能力和胎儿发育的试验中,口服剂量达到45mg/kg/天(参照AUC,对于雄性大鼠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123倍,对于雌性大鼠相当于192倍)时,观察到雄性大鼠的睾丸和附睾重量、睾丸精子数和活动精子数的减少,雌性大鼠的发情期紊乱,黄体缩小和植入后流产。剂量达到10mg/kg/天(参照AUC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5倍)时,没有观察到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剂量为2mg/kg/天(参照AUC,相当于患者最大推荐使用剂量的0.7倍)时,没有观察到对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
一项经皮给药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及兔分别给予最大剂量110mg/m2/天和用药剂量36mg/m2/天时,没有观察到对母鼠或胎鼠的毒性作用。对于兔而言,该剂量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24.8ng×h/mL。对于大鼠,不能计算出AUC。
致癌性:
一项为期2年的大鼠经皮给药致癌性试验中,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剂量达到实际应用最高剂量110mg/m2/天时,没有观察到皮肤或全身性致癌作用。该剂量的平均AUC(0-24h)为125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3.3倍)。在使用吡美莫司酒精溶液的小鼠皮肤致癌性试验中,达到最大剂量12mg/m2/天时,没有观察到皮肤或其他器官肿瘤发生率增加。该剂量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1040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27倍)。
在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的裸鼠皮肤致癌性试验中,最大剂量达到30mg/m2/天时,与赋形剂处理的动物相比,没有观察到光化致癌作用。该剂量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2100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55倍)。
在小鼠口服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到135mg/m2/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瘤发生率增加了13%,被认为与免疫抑制作用有关。该剂量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9821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258倍)。剂量为45mg/m2/天,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5059ng×h/mL时(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133倍),没有发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或淋巴瘤发生。
在大鼠口服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到110mg/m2/天时,没有观察到致癌作用。该剂量超过了最大耐受剂量,其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1550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41倍)。
在为期39周的猴口服毒性试验中,以15mg/kg/天的剂量开始给药时,观察到了剂量相关的IRLD(免疫抑制相关的淋巴增生障碍)。IRLD与淋巴隐病毒(LCV)和其他机会性感染有关。该剂量水平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1193ng×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31倍)。在45mg/kg/天的剂量水平,相应的平均AUC0-24h为3945ngxh/mL(相当于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儿童患者最大暴露量的104倍),出现了IRLD,且伴有死亡/濒死、进食和体重减少、继发于药物相关免疫抑制作用病理改变。停止给药后,可观察到动物康复和/或至少部分病症逆转。
储藏25℃以下保存,请勿冷冻。避免儿童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