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用于预防和迅速缓解因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发作。
用法用量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舌下或在口腔颊粘膜处含化一片本品。可每5分钟重复一次直至症状缓解。如果15分钟内给药3片胸痛仍不缓解或者如果疼痛较之前加剧,应立即采取其他医疗措施。如果应用本品作为预防性治疗,应在进行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的活动之前5到10分钟用药。建议静息状态用药,最好取坐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禁忌有机硝酸酯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极为罕见,但确有发生。对有机硝酸酯类过敏者禁用本品。早期心肌梗死、严重贫血、颅内压升高患者及已知对硝酸甘油高度敏感者,禁用本品。正在服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如枸橼酸西地那非,他 达拉非,盐酸伐 地那非)的患者禁用本品。因为已证明这些化合物可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的降压作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尚未进行过硝酸甘油片的动物生殖毒性和致畸试验。给大鼠和兔使用硝酸甘油膏,剂量分别为80mg/kg/day和240mg/kg/day,进行致畸试验。没有发现对母鼠或胎仔有毒性作用。怀孕妇女应用硝酸甘油的研究尚不充分。怀孕妇女只有在明确需要情况下才能应用硝酸甘油。
儿童用药尚无硝酸甘油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老年用药对年龄≥65岁老人没有足够临床试验资料证实老年患者使用本品与年轻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其他临床报告也未发现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应谨慎,由于老年发生肝、肾、心脏功能减退、并发症和并用其他药物治疗的频率更高,通常从低剂量开始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同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酚噻嗪类药物,应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叠加低血压反应。已有报道,同时服用钙通道拮抗剂和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出现了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同时服用硝酸盐和饮酒可导致低血压。阿斯匹林可增强硝酸甘油的血管扩张和血液动力学效应。静脉给予硝酸甘油可降低阿替普酶(alteplase)的溶解血栓的作用。(通过增加肝脏的血流量而加速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清除)因此使用阿替普酶(alteplase)治疗的患者,应慎用硝酸甘油片。静脉给予硝酸甘油会降低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应监控接受肝素和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单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是否会产生此种效果还不清楚。由于三环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多塞平等)和乙酰胆碱拮抗剂可导致口干及唾液分泌减少,因而使得硝酸甘油片溶解困难。咀嚼口香糖以增加唾液分泌或使用人工唾液制品能有效帮助硝酸甘油片的溶解。口服硝酸甘油会明显降低双氢麦角胺的首过代谢,因此能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已知麦角胺可诱发心绞痛,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麦角胺和类似药物。如不能避免,应注意麦角中毒症状。正在服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如枸橼酸西地那非,他 达拉非,盐酸伐地 那非)的患者禁用本品。已证明这些化合物可增强有机硝酸酯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制剂可导致硝酸甘油片的疗效降低。药物/实验室检查的相互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可干扰Zlatkis-Zak显色反应而出现低血清胆固醇的假相。
药理毒理硝酸甘油为有机硝酸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 临床药理学: 硝酸甘油主要的药理学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尽管其对静脉血管作用占主导地位,硝酸甘油对 动脉和静脉血管床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扩张作用。毛细血管后血管(包括大静脉)扩张后,外周血容量增加,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压(前负荷)下降。动脉扩张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动脉压力(后负 荷)下降。硝酸甘油也可扩张心外膜的大冠状动脉,但是这一作用机制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的效应中 所占的比重尚不明确。 治疗剂量的硝酸甘油可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可保证冠状动脉有效 灌注压力不受影响。但是如果血压下降过于显著或增快的心率影响了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则可能会使 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降低。 硝酸甘油还可降低升高的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也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全身血管阻力。心 率通常会轻度加快,这主要是机体对血压下降的补偿反应。心脏指数可能会增加、下降或不变。心肌 耗氧量或需氧量(以血压-心率乘积、张力-时间指数和心搏-做功指数测算)下降,并达到更为有利的 供求平衡。如果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力较高,全身血管阻力较大,同时伴有心脏指数较低,硝酸甘油 可能会使心脏指数有所升高;反之,如果左心室充盈压力和全身血管阻力正常,给予硝酸甘油可能会 使心脏指数轻度下降。 作用机制: 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NO)自由基,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增加平滑肌和其他组织中 3’5’单磷酸鸟 苷(cGMP) ,使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从而导致血管扩张。 药效学: 与心绞痛症状的缓解一致,数字体积描记法显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约 13 分钟可起舒张血管作用, 服药后 5 分钟达最大药效。药效可持续至少 25 分钟。 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对生育力的影响: 尚未进行动物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以评估其致癌性的试验。 在进食时服用最高达 434mg/kg/day 硝酸甘油两年的大鼠中评估了硝酸甘油的潜在致癌性。大鼠肝 脏出现与剂量相关的纤维化或肿瘤性改变,包括癌,以及睾丸间质细胞肿瘤。剂量高时,雄性大鼠中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为 48%,雌性为 33%,对照组为 0%。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为 52%,对照组为 8%。终 生服用 1058mg/kg/day 硝酸甘油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在两个不同实验室进行 Ames 实验显示,硝酸甘油有致突变作用。然而,不论口服剂量高达 363mg/kg/day 的雄性大鼠的体内实验,还是大鼠及狗细胞的体外细胞遗传实验,均没有本品致突变性 的证据。 在一项三代大鼠生殖毒性实验中,F0 代大鼠交配前 6 个月摄食剂量高达 434mg/kg/day 的硝酸甘油, 所产 F1 代和 F2 代大鼠同样给予硝酸甘油。在所有的交配季节雌雄两性都有进食减少和体重增加。没 有发现 F0 代的生育能力受到特殊影响。但在后代中发现了不育症,其原因是雄性大鼠的间质细胞组织 增多和精子生成缺乏。该实验没有本品致畸性的证据。
储藏在25℃以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