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中医角度祛除体内湿气的概述

中医角度祛除体内湿气的概述 妙手医生2022-09-07 1052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纪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堪称百病之源,它会诱发多种疾病,像肥胖、便秘、皮肤病、关节痛、湿疹等,甚至还会诱发肿瘤,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那么体内有湿气会有哪些表现呢?1、舌苔厚腻,发黄,齿痕肥大2、大便黏腻,粘马桶,不成形3、身体疲惫、困倦、乏力、浑身没劲那么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的祛湿呢?一、加强运动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胃可以将水运化到四肢,所以经常运动,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二、艾灸足三里刺激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特备适合脾胃虚弱的人。三、饮食祛湿1、白扁豆白扁豆性甘,可以利尿消肿,健脾化湿,清肝明目。2、山药山药有补脾的作用,而脾主运化,所以常吃山药可有效的排出体内湿气。3、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可以除湿清热,利水健脾,解毒消肿,常喝赤小豆水可以有效的祛湿。不过单药不成方,古医书《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和赤小豆堪称祛湿双雄,再搭配红豆、芡实、栀子、橘皮、大麦等食材,赤小豆和红豆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薏米可利水祛湿、健脾止泻;芡实可祛湿健脾。将以上食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制作成茶包,每天用开水冲泡饮用,可有效的祛除体内湿气。
说现代医学发达的真的是无知了,中西医都并不发达,只不过医学东渐后很多概念占据了上风,至于上风的原因有很多了,政治历史文化包括治疗都很多方面。学中医的也在学西医,学西医的也不少在学中医了解中医,至少我在肿瘤科就看到不少国外学者还有国内医院主任级别的人物在研究中医运用中医。医学的主旨都是治病救人,盲目网上跟风跑偏了就容易误入极端,我有看到很普通感冒发烧在省级的儿童医院接连打针输液不见好后来在我们门诊解决的,而且还不少。我也看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盲目信中医一直在吃中药始终不肯上激素的(我都跟他说先上激素控制症状不然脏器损害很大),但她就是不肯信西医,说以前西医治坏了她什么什么落下病根。中西医之争是很多患者的盲目,凭借着自己有限的认知认为就是真理(当然这个每个人都会这样,但是不去了解不去学习就盲目随流谩骂真是无知了),当然,也有很多医院里的医生,说是医生,倒不如说是个医学工具,顺着一切路径顺着教科书(中医西医都是),上面说什么自己怎么用,哪怕自己知道不对,没效果,就认为这个没办法,不去交流,不继续学习,甚至还有苦于坚守所谓的中医西医,不肯寻求同是医学手段的路径去治疗,可叹可悲了。你们若学医,就真的知道人类有多渺小,医学知识有多落后,别以为骨头断了能接回去,器官坏了能换就怎么了,这些都是医学的进步,但是你们可知道一个电视上演的跟现实有多大差别,我在肾病科的时候,一个肾移植后8年都躺在医院里,因为黏连,因为排异,你们可是看见了电视上器官移植之后迎接黎明阳光是明媚的灿烂的画面以及俊俏的脸庞,让你们相信现在医学(西医)真的无所不能,别傻了,现实是有多惨烈疲惫不堪你们都没见过。哪怕就是一个小小咳嗽,中医西医都可能折腾一年多没好,人体太复杂,常常让你感慨我学医我究竟可以干嘛。中医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还有社会吧,掺杂了太多文化内涵在里面,我始终认为,医学是一门实用医学,如果囊括太多文化在里面,会让这门学科变得模糊不可理解,甚至玄之又玄,中医很多内容是需要从中抽取的,也要和很多玩弄文化的文人脱离干系的。中医也不是全部内涵都是对的,假说是假说,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为什么很多学中医的在学校学不会,还不如民间跟师傅两年的,就是因为他们跟师学的都是中医中的精华,是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医学。至于我看很多人骂的,实际上不应该算中医,只是一些应该抛弃的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罢了。湿气是有的,这些是我们临床治疗作用中一个大的概念,现在很多人习惯了说科学,看得见的就是科学,科学家说的就是科学,真是太可笑,西医发展了多少年,有多少东西是不断在更新推翻,那么这个时间的考验难道不才是真的科学。部分实用的中医,从古到今几千年一直在作用,在治疗中发挥疗效,你们说的假的难道不是盲目吗?人的感官都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很多动物能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那你们说这种声音是客观的吧,那这些是科学吧?湿气你们看不见,就非要说是假的,中医谈的气,你们看不见,就说的是假的(当然其中有很多是中医本身概念的问题)。医学真的很落后,中医西医各自从不同方面看到生命疾病的发展,中医从抽象的角度去认识,偏重于无形(这里的无形可能更多是我们人本身感官的限制之外的,比如上面说的声音),西医侧重具体的角度,偏重于有型,这就决定了二者治疗的角度一个是偏整体一个偏局部(这里这两个词并不绝对),一个宏观一个偏微观,所以中医经常是不分科的,西医分科越来越细致。二者都在生命领域发挥着治病救人的角色,但是生命是一个整体,宏观的能看的地方,微观看不到,微观能治疗的,宏观难以注意到,二者势必有一个结合点,我也相信二者终有一天能够相遇,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想必到时是人类医学一个质的飞跃。至于中西医结合,是对的,但是,现在根本不是时机,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就是中西医杂合。中医领域的很多概念并未统一,我不恰当地比喻现在中医的整体就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西医就是一个出花园的少年,然后要让二者结婚生孩子,是怎样的笑话?但你不能否认二者的存在,更不能否认二者更成熟后结合出来的强大的后续力量!再回到湿气问题,这个,真的可谓中医的优势病种。至于什么小巷子里的拔火罐,甚至某大医院的艾灸,不管什么病都拔都艾灸,那都是经济利益下的产物,是玩坏中医的人干的事。中医讲究不同人不同治法,好比是量身定做的衣服,西医更像是l,m,xl码的普遍衣服,二者观念不同。还有,现在很多中医院住院部已近乎西医住院部,里面不少医生包括主任级别开的方,都已经很多不是中医原貌,所以,如果要看中医,尽量去名声好的门诊或者诊所,进住院部,就好好打针输液吃药片吧。中医祛湿当因人而异,体质特点不同,湿邪侵袭人体的深浅轻重不同,祛湿方法也有所差异。因此,如果通过生活起居及食疗等方法“祛湿”效果不佳者,仍需请专业中医加以调治。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