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玉清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常导致脊髓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发现、治疗与康复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救治和恢复意义重大。一、如何发现急性脊髓炎
(一)症状表现
运动障碍:多数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肢体无力,可从下肢开始,迅速进展为完全性瘫痪,也可从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波及对侧。随着病情发展,瘫痪肢体肌张力逐渐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此为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 2 - 4 周后,脊髓休克期结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转为痉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在运动障碍出现的同时或稍前,患者常出现病变节段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表现为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异常感觉。在感觉障碍平面的上方,可能有束带感,就像胸部或腹部被紧紧勒住一样,这种感觉异常有助于定位脊髓病变的节段。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可出现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是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功能受抑制所致,此时需导尿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随着病情恢复,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即膀胱过度充盈后尿液不自主溢出。此外,还可能出现大便失禁或便秘,以及皮肤干燥、无汗、脱屑等皮肤营养障碍表现。
(二)医学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检查肢体肌力,评估瘫痪程度;检查感觉平面,确定感觉障碍的范围;检查腱反射、病理反射,判断脊髓损伤的阶段和程度。例如,在脊髓休克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休克期过后,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影像学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急性脊髓炎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它能清晰显示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可见脊髓肿胀,病变节段脊髓内呈长 T1、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可见斑片状强化。脊髓 CT 检查一般对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但可用于排除脊髓骨折、肿瘤等其他病变。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对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脊液压力一般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血常规检查可能提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血沉增快等非特异性炎症表现。此外,还需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水通道蛋白 4 抗体等,以排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其他免疫介导的脊髓疾病。
二、急性脊髓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急性脊髓炎急性期的主要治疗药物,可减轻脊髓水肿和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常用药物为甲泼尼龙,一般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如甲泼尼龙 500 - 1000m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连用 3 - 5 天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泼尼松,并根据病情逐渐减停。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需注意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免疫球蛋白:对于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一般按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 5 天为一个疗程。
神经营养药物:常用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2 等,可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这些药物可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急性脊髓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当急性脊髓炎是由脊柱结核、脊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脊髓炎时,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对于脊柱结核导致的脊髓受压,需进行病灶清除术和脊柱内固定术,以解除脊髓压迫,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急性脊髓炎的康复
(一)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早期主要进行被动运动,由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关节,每个关节按照正常的活动范围进行运动,每天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同时,可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恢复期康复: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如进行肢体的力量训练,包括上肢的抬举、握拳,下肢的屈伸、抬腿等,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还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在平衡板上站立、行走,逐渐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此外,针对感觉障碍的患者,进行感觉再训练,通过触觉刺激、温度觉训练等方法,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后遗症期康复:对于遗留有肢体痉挛、畸形等后遗症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缓解肌肉痉挛;佩戴矫形器具,如足托、踝足矫形器等,纠正肢体畸形,改善行走功能。
(二)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饮食。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机体恢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
心理支持:急性脊髓炎患者由于突然患病,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康复训练。可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急性脊髓炎的早期发现依靠对症状的密切关注和及时的医学检查,治疗上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康复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管理等措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