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俊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项纳入10138例他汀使用者的调研显示:中断治疗的首要原因是副作用,占62%。研究纳入10138例有血脂异常病史,现在或既往使用他汀治疗的患者,调研其对治疗的态度及行为等。纳入分析的患者中,8918例为现在正接受他汀治疗者,另有1220例为既往他汀使用者。安全性分析共包括4870例心梗史患者,其中2704例合并高血压,591例合并糖尿病,1445例65-75岁老年患者以及82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
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推荐根据血脂异常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使用调脂药物获益与风险,选择合理的调脂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对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坚持长期用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和改善生活质量。血脂康可作为中等强度的调脂治疗药物,其临床使用患者推荐如下:
1.ASCVD的二级预防
2.ASCVD的一级预防
3.轻、中度胆固醇升高
4.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性血脂异常
5.其他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或引起肝酶和肌酶升高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持续升高,治疗率、达标率低,调脂治疗任重道远。LDL-C降幅决定了远期临床获益程度。可定强效降LDL-C,指南推荐ASCVD极高危患者降LDL-C达标“1850”。LDL-C早期干预可延缓临床症状发生,带来持续获益。指南推荐积极调脂治疗用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血脂康降脂疗效明确,降LDL-C同时,全面改善血脂谱,从而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为指南推荐的中等强度调脂治疗药物。调脂药物安全耐受性问题极大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临床获益,血脂康安全性经丰富循证和20余年实践验证,为指南共识所推荐。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再次夯实β受体阻滞剂的基石地位。2018 年9月20 日下午,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议(ISH 2018)在北京召开,会议上重磅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 (征求意见稿 )》;11 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电子版。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指南制订流程,对指南重要内容、证据级别及推荐类型进行了评估。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更新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更新了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对降压目标的推荐: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30/80mmHg (I,A) 更新了降压治疗策略。
高血压治疗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I,C)。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 140/90 mmHg 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I,A)。对血压≥160/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 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Ⅰ,C)。对血压≥140/90 mmHg 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Ⅰ,C)。
中国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用药、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为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并发症。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之一: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CCB 具有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两药联合可使不良反应减轻。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 CCB ( Ⅰ,A)。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