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贵娥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引言: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或“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许多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荨麻疹,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急性的,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荨麻疹,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得了荨麻疹,不要慌张,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荨麻疹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风团和瘙痒。风团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形成的。荨麻疹的特点是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
荨麻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急性荨麻疹:病程少于6周,通常由过敏反应或感染引起。
2. 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异常、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3. 物理性荨麻疹:由物理刺激(如冷热、压力、摩擦等)诱发。
4. 特殊类型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由出汗或运动诱发)、接触性荨麻疹(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等。
二、荨麻疹的常见症状
1. 典型症状
- 风团:皮肤上突然出现的红色或苍白色隆起性皮损,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 瘙痒:风团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 消退性: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可能反复发作。
2. 伴随症状
- 血管性水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睑、嘴唇、手足等部位的肿胀。
- 全身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特殊类型荨麻疹的表现
- 胆碱能性荨麻疹:由运动、出汗或情绪激动诱发,表现为小风团,伴有刺痛感。
- 寒冷性荨麻疹: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
- 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数小时出现风团,常见于手掌、足底等部位。
三、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1. 及时就医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荨麻疹症状,尤其是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常用的药物包括:
-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常用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
- 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症状。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奥马珠单抗,用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
- 其他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 避免诱因
- 食物: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原,如海鲜、坚果、鸡蛋、牛奶等。
- 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
- 物理因素:避免冷热刺激、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
4. 日常护理
- 冷敷:用冷毛巾敷患处,可缓解瘙痒和肿胀。
- 穿着舒适:选择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材料。
-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洁皮肤,避免感染。
5. 心理调节
- 减轻压力: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 适量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
四、荨麻疹的预防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 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
-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
2. 增强免疫力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
- 积极治疗慢性感染,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3. 定期随访
-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定期就医,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调节
-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五、荨麻疹的常见误区
1. 误区一:荨麻疹一定会传染
荨麻疹不是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播。
2. 误区二:荨麻疹可以不治疗
虽然急性荨麻疹可能自行消退,但慢性荨麻疹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3. 误区三:抗组胺药会成瘾
抗组胺药不会成瘾,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滥用。
---
六、荨麻疹患者的日常生活建议
1.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高蛋白、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穿着建议
- 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材料。
- 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3. 环境控制
-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床上用品、窗帘等。
-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
4. 心理支持
- 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 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结语
荨麻疹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得了荨麻疹,不要慌张,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日常护理和预防,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这一疾病,重获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