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 阜外医院
带状疱疹,常被人们称作 “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现阶段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带状疱疹的患者人群越来越多,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折磨,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了解其诊疗与防治知识十分必要。带状疱疹发病初期,患者常感觉身体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刺痛,随后出现红斑,红斑上迅速出现成簇的水疱,水疱一般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不超过正中线。这些水疱宛如晶莹的小珍珠,周围伴有红晕。病情严重时,水疱可能会破溃、糜烂,进而结痂。除了皮肤症状,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在诊断方面,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典型的沿神经分布的带状水疱、伴有明显疼痛,基本可高度怀疑为带状疱疹。若遇到不典型病例,医生可能会借助实验室检查手段辅助诊断,比如取病变部位的水疱疱液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通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精准确定是否为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一旦确诊,治疗刻不容缓。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疹持续时间、防止皮疹扩散以及预防并发症。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常用的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一般在发病后的 24 至 72 小时内开始使用效果最佳。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止痛治疗必不可少。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中重度疼痛则可能需要加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等。同时,营养神经药物,像甲钴胺,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风险。在皮肤护理方面,保持水疱部位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至关重要,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
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方面,以下是具体介绍:
接种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对于 50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是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措施。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增强对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概率。
水痘疫苗:儿童和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的发生,从而降低日后感染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并引发带状疱疹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保证 7-9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合理饮食:均衡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接触传染源
减少接触: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和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未患过水痘或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因为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注意隔离:如果身边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要注意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保持室内通风,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防止病毒传播。
其他注意事项
控制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避免外伤: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受到外伤,因为皮肤破损可能为病毒入侵提供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带状疱疹虽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但只要及时诊断、科学治疗,并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守护好我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