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卫平 北京市海淀医院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经常感受到胃部不适,有胃痛、嗳气、呕吐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这有很大可能是胃炎犯了。胃炎是最为常见的胃部疾病,大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最后形成了慢性胃炎。小病不小,许多人发病时疼痛难忍,吃不香睡不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以胃黏膜修复、止痛等为主,但仍然有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好。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则主张分型而治,根据其疾病发病机制的差异进行分型治疗,治疗效果更加可靠。笔者将引导大家认识慢性胃炎,介绍中医治疗方法,并告知大家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病情控制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炎性、萎缩性病变,主要分为浅表性、萎缩性、特殊性三种。慢性胃炎主要就诊于消化内科,幽门螺杆菌是诱发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会有癌变风险。此外,长期不良饮食、化学药物、年龄等也是慢性胃炎发病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部疼痛、餐后饱胀、腹泻、消瘦、恶心等均可以是慢性胃炎的疾病表现,还需要通过粪便常规、病理检查、胃镜检查、隐血试验等进行综合确诊。慢性胃炎治疗不能盲目开展,要结合具体类型科学用药。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症状表现为泛吐清水、脘腹胀痛、口中发苦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胃灼之感,在进食后疼痛症状会出现加剧现象。中医治疗中认为胃是重要的脏腑,有胃气才能够升人气,和脾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医也认同胃腑的重要地位,认为胃气降为顺,降则符合生理,不降就会导致食物停滞于胃部,引发疾病。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肝气郁结、饮食不洁、外邪入侵、进食异常有关,饥一顿饱一顿最容易引发相关疾病,因此认为治疗慢性胃炎应该坚持“通”“补”等治疗原则,并且结合慢性胃炎患者的具 体证型进行分类治疗,才能够避免慢性胃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
中医将慢性胃炎分为多个类型,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详 细分析,主张辨证治疗,科学用药,才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 避免慢性胃炎反复发作。
1、寒食伤胃。寒食伤胃型慢性胃炎患者主要是因为贪凉, 食用了过多生冷的食物,并外感寒邪,导致寒气入体凝结于胃部,致使阳气不展,胃中气机受到阻滞,无法正常让食物顺降。寒食伤胃型患者存在明显的腹胀感,并且疼痛异常,十分急迫,呕吐物主要以清水为主。当寒食伤胃型患者腹部得温后疼痛感会减轻。对寒食伤胃型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可以发现其白滑,并且脉弦迟。现代中医认为治疗此类慢性胃炎患者应该以温胃散寒理气为主,针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方主要为良附理中汤,其中白术等药物能够温养患者脾胃,藿香等药物能够消除积食,木香等药物能够帮助患者理顺胃气,使停滞通顺,展其阳气。
2、脾胃不和。脾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多因情志抑郁伤其内里,促使患者疾病诱发,肝气横逆。患者进食后胃脘胀痛将会加剧,在其他常规慢性胃炎症状基础上嗳气频发。脾胃不和型患者在情绪舒展后症状会有所减轻,观其舌苔薄白,切其脉弦细。治疗此类慢性胃炎患者主要以疏肝理气为主,帮助患者快速降逆,理顺胃气。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方主要为加味四逆散,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胃脘胀痛问题,并且理气疏肝、调节胃气,在胃降逆中作用十分明显。
3、肝郁胃热。肝郁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多因肝火旺盛、气郁内结所致,导致患者内部生热,并居于胃部。患者胃脘痛症状轻重变化明显,并且有口干、口渴、便秘等症状,观其舌苔黄腻,并且脉弦细。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方主要为蒲芍甘草汤,能够帮助肝郁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理气滞,并且有清热散痞、舒肝以及清胃热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在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中采用蒲芍甘草汤,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4、脾虚畏寒。脾虚畏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多因脾虚导致阳气虚损,胃部气理不顺,胃部食物运化不及,体内寒浊升起,进一步加剧脾胃虚弱症状。此类慢性胃炎患者进食生冷食物后会复发,食欲不振,当胃部感受到温暖后会有所缓解,喜欢吃热食。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方主要为加味香砂理中汤,能够散寒暖胃,调理慢性胃炎患者脾胃气滞问题。
5、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患者多因气血瘀滞导致胃脘痛长久不消,犹如针刺之感。此类慢性胃炎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观其舌苔青紫,切其脉细涩。治疗此类患者主要以止痛化瘀、调节气理为主。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 方主要为加味金铃子散,具有通降、理气、化瘀、消胀的作用。
6、阴虚胃燥。阴虚胃燥型慢性胃炎患者身体阴虚,但却喜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其胃阴亏损。此类慢性胃炎患者经常会胃部隐痛,津液较少,咽部红肿,观其舌苔发红,切其脉细。临床中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经验方主要为加味金铃子散,能够缓急止痛,调节阴虚胃燥型患者气机,对滋养胃阴作用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