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神经病理疼痛

神经病理疼痛 妙手医生2022-12-09 1626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王丽杰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社区卫生服务站

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10%。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复杂,涵盖病种多,常见病因:糖尿病、带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
不同类型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流行病学,1.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的糖尿病病人受其影响,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约 2200万病人受PDPN困扰。
2. 三叉神经痛: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10万。高峰年龄在48~59岁。
3. 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差异较大,据报道在 10%~50%之间。截肢、开胸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50%。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 9%~34%的带状疱疹病人会发生PHN。5. 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病人中,CIPN的总发病率约为38%。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周围神经发生损伤病变导致pNP后,病程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如感觉受损、运动隙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症状,即使原有病因去除、损伤愈合或得到有效按制,疼痛仍迁延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伴发情感障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自发性疼痛:机体无任何外界刺激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可在神经损伤后数天或数周内发生。痛觉超敏:即非痛刺激(如轻微羽毛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痛觉过敏:对正常致痛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增强,是由组织损伤后痛阈降低所致,出现疼痛程度被夸大的情况。感觉异常:是自发的或诱发的一种不愉快的异常感觉,如蚁行感、虫爬感、痒感、麻木感、射击样感觉。
疼痛发生机制:上行传导功能增强+下行系统抑制降低。上行传导功能增强,外周敏化:受损细胞和炎性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使伤害感受器发生敏化。中枢敏化(核心):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者突触传递增强。疼痛下行抑制功能受损:外周伤害性信号导向中枢传导,激活中枢神经元,减轻疼痛反应的调节,氧化应激和神经元炎症介导的神经变性造成了该抑制通路中 5-羟色胺(5-HT)和 去甲肾上腺素(NE) 系统损害。
对于上下行传导功能异常,指南与共识从感觉传导通路的角度进行了具体详细介绍,大概归纳为两个部分,即上行传导功能增强、与下行系统抑制降低:
首先上行传导功能增强,包括了两个方面: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其中中枢敏化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环节,经过反复或足够强烈刺激,使得脊髓和脊髓上区域兴奋性异常升高,或者突触传递增强,导致伤害性通路变敏感。而其中,多种离子通道异常在这一环节参与其中,例如钙离子通道。此外,疼痛下行抑制功能受损,同样会引起异常疼痛发生。并与上行通路一同,放大疼痛信号。
NP的核心原因:中枢敏化——Ca2+通道的改变,整个Ca2+通道的改变引起中枢敏化全过程:在神经损伤或病变的作用下,脊髓背角电压门控钙通道 2-亚基*过度表达,从而引起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导致钙离子内流异常增加,膜电位的改变,则使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过度释放,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大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放大痛觉信号,引起痛觉过敏和超敏。
满足以下两个标准,可诊断为“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1)相关的神经性损伤或疾病既往史(如得过急性带状疱疹);(2)疼痛分布部位和神经解剖的相符性。
普瑞巴林可作为PDPN、带状疱疹神经痛、术后或创伤后NP、肿瘤或化疗相关NP一线。
首先,普瑞巴林是天然神经递质的人工合成类似物,靶向我们刚刚提到的,中枢敏化中核心原因(表达上调引起敏化的)钙通道 ɑ2-δ 亚基,结合后,能够有效调整钙离子通道异常,控制神经递质释放,抑制中枢敏化。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