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感觉 系统

感觉 系统 妙手医生2024-07-24 93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巩忠 北京航天总医院

一、感觉的分类

感觉可分为躯体感觉(一般感觉)和特殊感觉(,听、嗅、味觉等)。躯体感觉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浅感觉

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感觉的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在不同部位的敏感性亦有不同。1根神经末梢在指尖部接受 5mm,而在上臂部则接受 2cm 区域的感觉。()深感觉(本体感觉)

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感受器分布于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

二、感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躯体感觉,即一般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等)的神经末梢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它们接受刺激后分别传向中枢。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终止于对侧顶叶中央后回的大脑皮质,均由三个向心的神经元连接而成。第一个神经元位于脊髓背根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经神经干分布于皮肤、黏膜、肌腱及关节组织的各自神经末梢感受器,其中枢突组成后根进入脊髓。第二个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灰质内,或延髓背部薄束核及楔束核内(内侧为薄束核,外侧为楔束核,两者合称后柱核),其纤维均交叉到对侧后上行。第三个神经元位于丘脑内。由此可见,后根包含各种感觉纤维,在病变时各种感觉同时受损。在脊髓内则各种感觉纤维按功能分类,按各自的传导束传导,在病变时则按受损部位及损害传导束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的感觉障碍。

面部的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传导,第一个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第二个神经元位于中脑至颈髓之间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内,第三个神经元位于丘脑内。交叉亦发生于第二个神经元,即由该神经感觉核发出三叉丘脑束交叉至对侧后加人内侧丘系,上行并终止于丘脑。()痛觉、温度觉及一般轻触觉的传导通路

三者虽由不同的神经纤维传导,但其途径基本上相同(4-12)。工级神经元的胞体在后根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经周围神经至皮肤及黏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于后角灰质的背神经核(Ⅱ级神经元)换元。自后角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脊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的前索和侧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上行达丘脑的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从丘脑发出的纤维(丘脑皮质束或称丘脑辐射)通过内囊后肢的后 1/3 部分,抵中央后回和顶叶皮质。Ⅱ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在脊髓丘脑束中以骶、腰、胸、颈段的次序由外向内排列,即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节段(腰骶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胸颈段)的感觉,此与锥体束的排列相同。这种纤维排列在定位诊断上是有其意义的。例如内病变从脊髓中央部的灰质向侧索发展,则痛、温觉的障碍从病变节段逐渐向下扩展;髓外病变从外侧向内发展,则痛、温觉障碍就从下肢向上扩展;髓内病变尚能产生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传导障碍,而骶部肛门周围皮肤的痛觉仍保留。脊髓丘脑束的感觉功能分布是:温度觉在后(背侧),痛觉居中,触觉在前(腹侧)。亦有把脊髓丘脑束再分成侧束与前束两部,即痛觉、温度觉的纤维在脊髓丘脑侧束内上行,而触觉纤维系在脊髓丘脑前束内上行(见图 4-13)。临床上发现的痛觉与触觉的分离性障碍可能是由于病变局限地损害了上述的纤维功能排列所引起。脊髓丘脑束在延髓中的位置仍在前外侧,在脑桥开始逐渐内移,至脑桥上部已靠近内侧丘系,在中脑亦维持此位置,此后即与内侧丘系一同进人丘脑。由工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 2~3节段后才交叉至对侧,因此脊髓侧索受损时,对侧皮肤痛、温觉障碍的平面相应较低。躯体各部分感觉在中央后回(312)的排列方式为:下肢在上部,躯体及上肢在中部,头面部在下部(见图 4-14)。顶上叶(57)并无一定的部位二)深感觉和识别性触觉的传导通路

I级神经元的胞体亦位于背()根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骨膜及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人脊髓后,在同侧后索(薄束及楔束)上行,于延髓下部的薄束核及楔束核(Ⅱ级神经元)换元。由此两核所发出的纤维(内弓纤维)交叉至对侧中线旁,组成内侧丘系(来自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脑干交叉后亦加入内侧丘系),经脑桥及中脑的腹内侧部上行,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再由此发出纤维(丘脑皮质束或称丘脑辐射)通过内囊后肢,到达中央后回及顶上小叶。在脊中的薄束及楔束纤维由外向内以颈、胸、腰、骶的次序排列(4-13),与脊髓丘脑束的排列次序相反。脊髓第4胸段以下的后索只有传导躯体下部(骶、腰、下胸部)深感觉的薄束,4胸段以上增加了传导躯体上部(上胸、颈)深感觉的楔束。顶叶皮质的深感觉代表区位于触觉代表区之后。部分触觉纤维亦在后索上行。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