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新海 阜外医院
一、术后住院期间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心率持续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异常,需要调整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伤口护理:
保持胸部和腿部(如果取了腿部血管作为桥血管)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
注意伤口的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深呼吸方法,以减轻伤口疼痛。
呼吸道管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拍背咳痰,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
对于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段时间,要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和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记录引流液的变化,如胸腔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鲜红,可能提示有出血等并发症。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定期更换引流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饮食管理:
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开始进食。首先给予清流食,如米汤、果汁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通饮食。
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心理护理:
患者经历了大手术,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二、出院后的康复护理
休息与活动:
患者出院后需要充分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术后的前几周,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做简单的家务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来说,术后 3 个月左右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但仍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
饮食调整:
继续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搔抓伤口。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术后胸部伤口可能会有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这是正常的恢复过程,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在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 1 年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心脏功能。
心理康复: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可以参加一些心脏康复课程或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
三、紧急情况处理
胸痛:
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果医生允许),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呼吸困难: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有氧气设备,可以给予吸氧。
尽快就医,查明呼吸困难的原因,如是否有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出血:
如果发现伤口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并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应立即告知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