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妙手医生2022-08-18 1479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李雪松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所谓的“中风”、“脑卒中”,就是所谓的“脑梗”。“中风”分为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是70%-80%的脑卒中,近年来这两种类型的卒中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些患者只有27岁,但是大部分是中年人,超过45岁。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以脑动脉硬化为主,并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堵塞血液循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变成植物人。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或降低残疾率。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在发病后6个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使血管溶化,使脑梗塞的复发率高达70-80%,有报道说,脑梗塞患者的复发率高达90%

脑梗死之前的先兆是什么大多数脑梗死都是突发性的,一般都是在睡眠状态下,出其不意,但在此之前,有25%的病人会出现短暂的脑缺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征兆。

其主要表现为:

(1)短暂的黑眼圈、单眼失明或失明。

(2)失去记忆。

(3)口齿不清,无法辨认。

(4)一只脚的麻痹或虚弱。

(5)头昏眼花,呕吐。

(6)两个影子。

(7)沙哑的嗓子。

(8)有咳嗽和吞咽的感觉。

(9)身体的不协调。

(10)口周和舌头一侧或两侧的麻木。

这些征候通常都是轻度的,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常常被忽略,因此失去了预防和治疗的良机。所以如果有任何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

()选用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案来自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编写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学期刊;201548:246-257

1.常规疗法:保持呼吸功能,监测体温,血压,血糖

2.提高脑血循环的治疗: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治疗方案

3.神经保护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中草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5.并发症的治疗:对脑水肿、颅内压进行监控,如有需要,可采取外科治疗;防治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

6.早期的营养支持和康复

7.按个人条件开展二级防范

()7-10天的标准住院天数。

()进入途径准则。

1.首先要满足脑梗塞的病症代码(ICD-10:I63)。

2.如果病人同时被确诊为其它疾病,但是在不需要特别治疗或不会对第一个诊断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该路径。

()医院的术后体检。

1.必须进行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4)一种颈动脉的声像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5)脑部 CT,如有可能,可以进行脑部 MRI+ DWI DWI)检查。

2.按特定条件可选用的检验项目:

(1)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可提取性核抗体, 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等。

(2) TCD泡沫测试。

(3)心脏超声,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

(4)头部磁共振: MRAMRAMRVPWI.

(5)头颈 CT血管成像(CTA)和 CT灌注成像(CTP).

(6) DSA, DSA

()药物的选用。

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要求,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不同的用药。

1.溶栓治疗:可选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

3.抗凝,降纤,扩容,保护神经,中药,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4.降低颅内压力: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白蛋白等药物均可用于治疗。

5.并发症的处理: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以及防止 DVT的药物。

()离院条件。

1.病人的情况比较稳定。

2.无任何合并症,无需住院。

()退出途径。

在病人发生下列情形时,离开通路:

1.当出现严重的缺血性梗塞,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时,退出此路径,转入对应的疾病的临床路径。

2.在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按照现有的诊断和治疗规范,进行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时,可以选择对应的临床路径。

3.重症: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需要转 ICU或外科。

4.因先前的其他系统疾病恶化或有严重的合并症,造成较长的住院期和较高的住院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