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抗凝药物的概况

抗凝药物的概况 妙手云医2022-05-17 1845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林红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血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正在受临床医学高度重视。10月13日确定为世界血栓日,提醒广大患者要注意血栓的危害。哪些疾病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常见的疾病是:房颤,下肢静脉血栓。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研究提示,房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血栓栓塞症( Thromboembolism) 是当前全球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动脉、静脉及心脏,动脉 血栓栓塞症将导致心脑血管病,如脑卒中、急性冠脉综 合征及系统性栓塞。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如 肺栓塞( PE) 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受到了广泛的 重视。预防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是:首先要积极的进行病因治疗,其次是抗凝药的使用。临床上抗凝药的分2类:1传统的抗凝药,如华法林,该药的特点是费用低,使用广泛,但需要定期验血,患者觉的非常不方便;2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砂斑等。抗凝药可以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同时抗凝药也可以引起出血,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合理应用。本告别讲详细介绍抗凝药物的整体情况,及市场销售情况。供临床用药和医药企业学术交流,营销推广使用。
凝血药分类
1、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该制剂只能静脉给药,因为使用方便(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作口服抗凝血剂前用药 ,当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长期使用肝素有引起的出血的危险,副作用较大。肝素(heparin)含有长短不一的酸性粘多糖。主要由硫酸-D-葡萄糖胺、硫酸-L-艾杜糖醛酸、硫酸-D-葡萄糖胺及D-葡萄糖醛酸中两种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是一分子量为5000~30000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硫酸基和羧基,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药用肝素是从猪小肠和牛肺中提取而得。
2、香豆素类。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因为用药开始体内仍有足量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这些因子耗尽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开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当用量不当引起出血时 ,除给维生素K外,最主要的是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3、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和潘生丁等对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因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血小板环氧化酶将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中间体。由于血液中缺少前列腺素中间体,故无法(或难以)形成血栓。世界各国已广泛采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纤维化引起的血栓性疾病。对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大规模调整结果证实;此药确实可降低40~50%中风、心梗或其它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主要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制剂价格十分低廉,即使经常服用也不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4、此外蛇毒溶栓剂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
5.新型口服抗凝药
口服抗凝药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贝曲西班和依杜沙班,无需监测、相互作用少,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在术后血栓、心房颤动,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疗效及安全性好于华发林、依诺肝素等,不良反应小
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特指新研发上市的口服Ⅹa因子和Ⅱa直接抑制剂,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这两类药物都是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抗凝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与食物和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可以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因用药不当造成的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出血不良事件,且剂量个体差异小只需固定剂量服用,对医生及患者均极为方便 。制 Xa 因子的活性,且 PT 和 APTT 不受影响。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