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雪梅 门头沟区中医医院
1.起居调养
暑热较盛时,应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也要避免汗后立即吹风,感受寒邪,出现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也要注意室内的空调不宜温度过低,一般保持在26度以上比较合适,以免因为贪凉引起各种疾病。
夏季应该适当的午休,保持精力的充沛,运动方面,少动多静,早晨傍晚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
2.饮食调养
夏天基本的原则就是清淡、清爽、清苦,不肥腻,有营养,易消化,切记进食生冷食物,不易过饱,可以适当的喝些汤类的食物,以养胃生津益气消暑,像绿豆汤荷叶汤、红小豆汤等等。
夏季脾脏当令,脾的负担比较重,所以饮食应该以适量为宜,不宜过饥过饱,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造成气血不足,引起一些慢性的疾病。
3.温馨提示
入伏以后暑,“冬病夏治”三伏贴也即将开贴。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机,在此期间进行中药敷贴或艾灸,最易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免疫力,对预防冬季的疾病有很大的益处。
暑热时节,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抓住一年“冬病夏治”养生好时机。那么,伏暑天该如何养生呢?
燥湿健脾
暑热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
适当吃“苦”
这个时节,多雨、高温,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宜。
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夏日吃点“苦”,不但能消除人内心的烦躁、清醒头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含有苦味的食物多以蔬菜为首,如生菜、芹菜、茴香、苦瓜等。而在干果中,有杏仁、桃仁等。
不吃冰饮、雪糕,凉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一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朋友!
绿茶补水同时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沈雁英说,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此外,绿茶能够消除倦意,提神醒脑。如果不宜饮茶,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儿盐,也可以通过吃西瓜、喝绿豆汤等方式来补充水分,但绿豆性凉,对于小孩儿来说,不宜大量饮用。
绿豆祛湿又健脾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沈雁英表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平心静气以养心
暑热天气,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没精神。对应这些特点,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建议此时可以进行一些舒缓情志的活动来调节情绪,比如绘画、书法、阅读、下棋、听音乐等,可起到怡情养性的作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注重养生才能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