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黎 北京市回民医院
首先,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美国1500万癌症幸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两类疾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之前有研究发现,患有癌症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升高;而患有心血管疾病,则患癌风险也会增加。肿瘤患者和幸存者患CVD的风险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癌症治疗手段的提高和CVD危险因素的增加。Cohen等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疾病上,高血压是肿瘤患者心血管不良结局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概述了这个心脏肿瘤学CVD预防框架,并强调了CVD预防方面的创新。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相互关联,癌症治疗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毒性。2020年2月,ESMO发布《抗肿瘤治疗心脏保护全程管理》,提出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预防、筛查、监测和治疗的指导建议,对于抗癌药物治疗可能造成的心血管损害应与潜在的抗癌治疗获益进行权衡。
在开始抗肿瘤治疗之前进行全面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治疗前应控制所有肿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别是具有已知心血管毒性的治疗的肿瘤患者。适当的风险评估可能会减少发生肿瘤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
临床发现癌症的治疗可能是高血压发病或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选择性抗癌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导致高血压的加速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途径抑制剂,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减少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减少小动脉和小动脉数目(稀薄),增加强效的血管收缩素-1,导致高血压。临床试验显示,较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近70%的患者中引起高血压。此外,烷基化剂(如环磷酰胺)促进内皮损伤和肾毒性;抗菌药物可防止微管聚合,并被假定会影响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而抗代谢药物治疗则与血栓形成、微血管病变和高血压有关。与高血压发展相关的肿瘤学干预包括腹部辐射(即肾动脉狭窄)、头颈部放射(即压力反射衰竭)和肾切除术。其他疗法,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能导致或恶化高血压。
同样,相关研究揭示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新机制,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肿瘤患者最常面对的心血管并发症,关于其形成机制的探讨从未停止。202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了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体外仿生模型,该研究肿瘤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也是国际上首个专门针对肿瘤相关血栓建立的体外仿生血管模型见诸报道。
研究结果表明,阿霉素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活化,直接增加血栓发生风险。此外,活化的血小板可黏附血管内皮,造成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加速介导血管重构。另一方面,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则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阿霉素相关血栓的发生风险,延缓血管重构。
研究人员分析,心血管健康状态则与患癌风险降低相关,总分每升高1分,与患癌风险降低5%相关。相比于心血管健康状态差的受试者,中等健康状态与整体患癌风险降低16%、肺癌风险降低50%相关;而理想健康状态,则与整体患癌风险降低24%、肺癌风险降低56%相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之间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可能是由于两类疾病有共同的风险因素,并不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患癌风险升高。不过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仍需开展更多研究确定两类疾病之间明确的生物学关联。
研究最后强调,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状态,也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为减少两类疾病的患病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吸烟,当前吸烟者应尽快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步走),或者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例如奔跑);饮食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富含纤维的全谷物以及鱼类,少吃盐和糖;不饮酒。此外,还应保持健康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必要时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通过药物使相关指标处于健康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