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怎样认识流感

怎样认识流感 妙手医生2022-10-20 327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何毅北京肿瘤医院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它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与受污染的物体的接触。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烧,全身疼痛,明显乏力,并有轻微的呼吸系统症状。在秋季和冬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造成的并发症和死亡十分严重。

一、流感的形态、大小:

本病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属于一种直径80~120纳米的粘虫科,呈球形或丝状。这种病毒的长度可以达到400毫微米。流感病毒可以分为三型, A型、 B型、 C型, A型、 B型、 C型。A型H1N1又称 A型。

二、流感的组成:

从外部到内部,流感病毒的结构分为三大类:包膜、基质蛋白和核。(1)内核

在该病毒的内核中,含有储存该病毒的基因材料和需要该酶来复制该信息。流感病毒的基因材料是一条单股负链 RNA,简称ss-RNA,它与核蛋白(NP)结合,形成一种高密度的核糖核蛋白。除了核糖核蛋白之外, RNA多聚酶也是 RNA的转录。

A、 B两种流感病毒的 RNA有8个片段,而 C型流感病毒的片段较它们少一段,1、2、3段分别编码 RNA多聚合酶,4段编码血凝素;第5部分负责核蛋白的编码,6部分为神经氨酸酶;第7片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片段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质,它可以作为 RNA的拼接,但该蛋白质的其它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HCV缺失了一个第六节,它的第4节编码的血凝素能够发挥神经氨酸酶的作用。

(2) beta蛋白

基质蛋白是病毒的外壳结构,在其骨架中,M2是由M1和M2组成的。M2蛋白的离子通道(Na+)和调节 PH值,但M2蛋白的含量非常低。基质蛋白与病毒最外面的包膜紧密结合,以保护病毒核心,维持病毒的空间结构。

当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完毕,它就会分散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中,而成形的病毒核心可以识别包含在宿主细胞膜中的基质蛋白,并与其结合,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病毒。

(3)薄膜覆盖物

所谓包膜,就是一层由寄主的细胞膜组成的双层磷脂膜,这种膜是由宿主的细胞膜形成的,当流感病毒成熟时,它会从宿主的细胞中钻出来,缠绕在宿主的体表,然后离开宿主的身体,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蔓延。

细胞膜内含有两种主要的糖蛋白,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个类型的蛋白质从病毒的身体中伸出,大约10-40 nm的长度,称为刺。通常情况下,一个流感病毒的表面会有500个血凝素刺突和100个。在 A型流感病毒中,血清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作为鉴别病毒毒株类型的基础。

(4) HA (HA)凝集素

它是一种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的血凝。血凝素蛋白在水解过程中会被分成两种,一种是轻链,一种是重链,一种是粘附在宿主细胞的表面,另一种是粘附在宿主细胞膜上的粘附剂,另一种是帮助粘附在宿主细胞上的粘附剂。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血凝素起着关键作用。血凝素是一种免疫原性物质,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产生。

(5) Nastropylene, NA)

这是一种类似于蘑菇的四聚体糖蛋白,能够水解唾液,当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时候,它就会通过唾液酸与宿主的细胞膜连接,从而将其分解,从而切断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联系。奥司他韦是目前最有名的抗流感药物。

三、流感的基因机理:基因从 DNA到 RNA,然后由 RNA到蛋白的转录与转换,基因信息由 DNA向 DNA的复制。这就是核心定律,即在特定的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中, RNA可以通过 RNA作为模板反转录到 DNA (一些癌症病毒),这些都是核心规律。

四、发病机制:

当病毒进入呼吸道时,含有流感病毒粒子的微粒(通常直径不到10微米)会被病毒的氨基酸酶所分解,从而导致粘蛋白水解,从而暴露出糖蛋白受体,而糖蛋白受体则会与血凝素(含糖蛋白组分)结合。具特异性,能抵抗血凝蛋白的抗体。人体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一种可以溶解的粘液蛋白,它还能与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可以抵抗病毒的侵袭,但是当流感症状发生后,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时,这种粘液就会起到保护作用。当病毒穿过细胞时,它的包膜就会从细胞外面脱落。在感染初期,病毒 RNA被转移至细胞核,并参与了病毒 RNA的转录和 RNA聚合酶的合成。这些补充 RNA能快速地与核苷酸结合,组成 RNA,并通过复制酶的作用,将病毒 RNA复制出来,然后转移到细胞浆中,参与组装。核蛋白是一种新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它是一种新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神经氨酸酶可以分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释放N-乙酰神经氨酸,从而导致细胞内的复制病毒扩散到周围的细胞,引起大量的呼吸道纤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发热、肌肉痛、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会出现病毒血症。

单纯碱性流感的病理改变是: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膜变性、坏死、脱落,发病后4~5天,细胞膜增生,形成不能分化的上皮细胞,2个星期后,纤维上皮细胞再生并恢复。流感病毒肺炎型表现为肺部充血水肿,横断面呈暗红色,有血性分泌物在气管和支气管中,粘膜下可见灶性出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腔中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表现为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会导致出现脓胸、气胸等症状。若合并肺炎,则会出现大叶或小叶实变。间质性肺炎是继发链球菌、肺炎杆菌的主要症状。

五、成品药品:白加黑,元顺,叹号,快克,复方醋酸杨酸片,柴黄颗粒,清开灵,莲花清瘟胶囊,苦甘颗粒

关于病毒病理学的探讨:

(一)1、病毒感染:通常会有发烧症状,在潜伏期结束后会迅速发作,病程短。这种病的传染性很强,而且会自动愈合。

2.真菌性感染,通常会出现瘙痒、水疱等症状。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恢复的。

(二)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与宿主细胞相比,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身体水平上,都有不同的意义。亚临床感染或无明显的感染,可以在细胞层面上发生细胞损害,但在身体层面上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

2、病毒感染的急、慢:病毒感染可分为急、慢两种。有些是在急性期和长期的医疗教育网络上收集和整理。

现在,人们对病毒的定义是:病毒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具有传染性的、没有致病能力的病毒,他们比细胞小,但是比大部分的大分子要大,他们在细胞中无处不在,他们包含了蛋白质、脂肪、 DNA、 RNA,甚至只有核酸、 DNA、 RNA。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