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保健品能否替代药品

保健品能否替代药品 妙手云医2022-05-17 1755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纪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丁香医生揭露权健夸大保健品功效、虚假宣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因为服用保健品延误病情或者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保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品一般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人人都适宜。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是要从一日三餐中获得。
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
第一: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可直接投入市场。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的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
选购指南
一、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记。
二、标有相关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应有卫生部的“卫食健字”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要有“卫进食健字”标识。保健器械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药管械(准)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三、确认功能。目前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只有22种保健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分辨。同时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
四、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真伪。
五、保健食品也有禁忌。若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或者明示暗示适合所有症状及所有人群的,应谨慎购买。
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购物凭证,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
这些保健品购买要谨慎!
一、减肥产品
这类保健品可能被添加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由于西布曲明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已经在美国、欧盟地区、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退市。
二、健美保健品
经常含有合成类固醇及类似成分。虽然类固醇能帮你练出更理想的身材,但同时可能引起严重的肝损伤,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风险,甚至导致早亡。
三、性保健品
如果这类保健品宣称能提高性能力,你一定要小心,它可能添加了万艾可、希爱力或艾力达。这些药物成分只能作为处方药出售,而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能服用。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局 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骗局 2
大肆宣传疗效,产品“包治百病”
骗局 3
“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 4
“进口、专利、高科技”
广告宣传中动不动就冒出“纳米技术”,“21世纪生物基因工程重大突破”等字眼,暴抬天价,牟取暴利。
骗局 5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 6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 7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 8
“买保健品能发财”
保健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老年人是主要消费群体,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吃保健品的队伍。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而且因人而异。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请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