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红霞 良乡医院
急性脑出血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血肿周围代谢异常、脑水肿以及脑组织血肿大。而血肿对周围健康组织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其血液成分具有毒性,造成神经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致死。因此如何更有效更彻底的清除血肿是提高患者生存几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7]。开颅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借助显微镜彻底清除血肿。但该手术形式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危险性较高,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8]。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创置管吸引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且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匹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都属于第三代他汀,属于新型他汀。比起第一代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以及第二天氟伐他汀肯定属于新型他汀。匹伐他汀2008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09年进入我国市场销售。
理论上来说,2mg匹伐他汀和10mg瑞舒伐他汀与20mg阿托伐他汀的降脂能力基本相当,都能起到强化降脂的作用,且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这个好血脂方面也和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几乎相当。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居住面积广,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短缺的情况下,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遵循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原则,首先需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并筛选出高危人群,再结合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匹伐他汀和别的他汀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肌肉损伤等情况,所以服用匹伐他汀期间也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酶等。一般要求一样,肝酶升高3倍,停药或减药,肌酶升高10必须停药。
但不同社区,患病人群的基线资料和用药情况不尽相同,采取方式并不一致,因此在研究社会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用药、疗效情况时需结合自身社区的特点。以本地某社区为例,选取250例长住患病居民,分析其资料,显示该社区的老年患者常用降压药是CCB类、β-B类、ARB类药物,常用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相关研究显示,亚洲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更敏感,也更容易坚持治疗,可能由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服用钙剂有助于降低血压,而且补充钙剂能抵消高盐膳食对自发性高血压的致高血压作用。β-B类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可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可选择此药。
磺脲类的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使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下降血糖;双胍类降糖药与刺激胰岛素分泌无关,主要通过抑制食欲及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从而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般体重较重者优先选用。笔者还发现,鉴于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以二联用药居多,且联合用药时不仅要注意降压药中的配伍禁忌,还需注意降压药与降糖药的配伍禁忌,因此老年患者在选择服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换药、增加剂量。对比患者用药前后的治疗效果,显示老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疾病的控制。综上所述,老年群体罹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风险高、危害大,为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可从社区老年患病群体着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等,科学合理的利用5大类降压药及降糖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可持续的用药方案。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慢性病,位于疾病死亡谱的首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病变,同时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及血管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众多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二者通常相互影响,不仅加重内皮细胞功能损害,还可损害平滑肌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二者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动脉硬化具有协同作用,针对此类患者,临床需提高警惕,避免病情恶化,尽量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危象是发生在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综合征[1]。依那普利是一种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使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一类抗高血压的药物,在降压、改善心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如利尿药合用。
本研究对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治疗急诊高血压和单用依那普利进行疗效比较,总结如下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药物治疗期间向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及时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执行。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包括: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具体病程,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知识,例如:药物用法及口服剂量,详细讲解药物治疗期间各种注意事项及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妥善应对各种不良用药反应。②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兼顾针对性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前协助患者开展全面身体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评估患者个体病情的发展程度,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手段,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作用控制血压指标促使其始终处于平稳波动状态。③护理人员尽可能于临床治疗期间强化对于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便于及时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一旦出现突发性情况则及时上报主治医师,立足于具体治疗情况适当调整用药方案,提倡患者全面阐述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④即便主治医师基本全面掌握药物使用原则及使用方法,但是无法深入了解药理作用及药学特点,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专业药物咨询平台的作用,帮助患者由正规渠道了解最为全面的药物治疗信息及数据。
服药及观察方法
治疗前询问病史,查体,做高血压常规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纯舒张期高血压、心脏病、肺肾功能不全,对药物有确切过敏史者。患者每周测3次血压计,同时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的其他作用。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治疗前均停用原来降压药1周以上,给予依普那利(默沙东制药公司,用药前需再次1周检查1次心电图,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血压测定,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半月后复查,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其他降血压药物或者影响血压的药物,治疗过程在若是出现头胀、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若在此期间患者血压过低(<110/70mmHg)时应减量用药或者不用。
①治疗组采用依那普利,对照组采用利尿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急诊高血压危象消失时间、舒张压恢复时间。②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③有效:DBP下降10~19mmHg。④无效:未达到以上两项标准者。
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恶心、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急诊高血压危象消失时间、舒张压恢复正常时间的结果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压及心率变化
服药2周后血压下降显效,这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结果比较
A 组和B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1周时相比, FPG 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4610.56 mmo/L vs.7.54+0.52 mmo/L,P>0.05),4 周后两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56+1.11 mmol/L/Vs,7.43+0.90 mmoVL,P>0.05);但是,服用药物后 12 周后 A 组 FPG 水平明显高于B组(8.93+0.81 mmol/l vs.7.08+0.71 mmolL,P<0.01)。不同检查时间之间 FPG 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 组和B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 周后 FPG 水平较服药1 周时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56+1.11 mmol/L vs.7.46+0.56 mmo/L, P>0.05;7.4310.90 mmol/L vs.7.54+0.52 mmol/L,P>0.05);但是12 周治疗后 A组 FPG 水平较前升高,而B组 FPG 水平较前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8.93+0.81 mmol/L vs.7.56+1.11 mmol/L,P<0.05;7.08+0.71
3 空腹血清胰岛素(FSI)结果比较
A 组和 B 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 1 周时 FSI 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97+2.38 pU/mL vs.8.03+2.49 uU/mL,P>0.0S),治疗 4 周后及 12 周后 A 组 FSI 水平明显高于 B 组,差别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8.95+2.68 pU/mL.vs.7.47+2.28uU/mL,P<0.01: 10.32+3.26 pU/mL.vs.6.56+1.63 pU/mL,P<0.01)。不同检查时间之间 FSI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 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 周后、12 周后 FSI 水平是 8.95+2.68 pU/mL 和 10.32+3.26 pU/mL,B 组服用匹伐他汀治疗 4 周后、12 周后 FSI水平是 7.47+2.28 pU/mL 和 6.56+1.63pU/mL,分别存在分泌增加和减少的趋势,但是尚无统计学意义。
4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比较
A 组和 B 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 1 周时 HOMA-I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04+0.35 vs.4.05+0.35,P>0.05),治疗 4 周后及 12 周后 A 组 HOMA-IR,明显高于 B 组,差别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4.1610.43.vs
3.96+0.41,P<0.05;4.47+0.37vs.3.8010.32,P<0.01)。不同检查时间之间 HOMA-IR: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 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 周后、12 周后 HOMA IR 均较服药】周时明显升高(4.16士0.43 vs
4.04+ 0.35,P<0.01:4.4710.37 vs.4.1610.43,P<0.01);B 组服用匹伐他汀治疗 4 周后 HOMA-IR,无明显变化(3.9610.41 vs.4.050.35,P>0.05);而12 周治疗后 HOMAIR,较前明显降低,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3.80+0.32 vs.3.96+0.41,P<0.05)
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比28%~30%,发病率较高,且发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有数据显示,40%左右的患者发病三十天内死亡,20%左右患者发病后六个月方可实现生活自理。
和其他他汀一样,不但降低血脂,同时还能抗炎稳定斑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匹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的一种,但没有绝对安全的他汀,服用期间一定按时复查。
他汀有一个优点,那就多项研究表明,匹伐他汀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也就是其他他汀会造成新发糖尿病,而匹伐他汀这方面的副作用要小得多,对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风险高的患者可以选择。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参照组25.71%。微创置管吸引术定位准确,对患者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手术,同时降低了颅内压,应激反应较小,因此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好[11]。这一研究结果与刘兆江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微创置管吸引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明显,不仅能更高效的清除脑血肿,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