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鋆泉 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城建老年病医院)
与再切除标本中残留(任何数量)和残留浸润性癌数量增加相关的初始切除标本因素。显著相关的初始切除标本因素包括较大的浸润性癌维度(P < .001)、2级或3级浸润性癌(P = .02)、血管间隙侵犯(P < .001)、较多的DCIS切片(连续和分类变量;P < .001)、较小的初始切除标本维度(连续和分类变量;(P < .001)和较小的初始切除标本体积(分类变量;P < .001)。
与再切除标本中残余浸润性癌数量增加显著相关的边缘相关因素。较小的边际距离,作为分类或连续变量进行分析,与更大的残差量显著相关
浸润性癌边缘状态也与更多的残余浸润性癌显著相关。当作为一个分类或连续变量进行评估时,浸润性癌数量的增加与残余浸润性癌数量的增加显著相关。同样,边缘附近DCIS导管数量的增加与残留DCIS标本百分比的增加显著相关。
初始切除标本中癌近缘因子的边缘量和浸润性癌/标本尺寸比与浸润性或原位癌再切除标本百分比的增加和浸润性癌数量的增加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在同一多变量分析中,较小的标本最大尺寸和较大的浸润性癌维度与再切除标本中残余浸润性癌的存在独立相关。当将近缘癌边缘量和浸润性癌/初始切除标本最大尺寸比纳入统计模型时,这两个因素均失去了显著性。
初始切除标本中与再切除标本中浸润性癌残余浸润性癌量增加独立相关的因素是癌靠近边缘的边缘量和浸润性癌/标本最大尺寸比。以初始切除和再切除标本作为替代标本模型,评估边缘附近乳腺实质中残余癌的数量。两个初始切除因子均独立相关
在再切除标本中,癌的数量较多:靠近边缘的癌的边缘量和浸润性癌/标本的最大尺寸比。在441例患者中对这两个因素进行重新分析,以确定邻近未切除乳腺实质(再切除标本)中残余浸润性或原位癌的风险水平。建立各因素层组合的阳性再切除标本的百分比和残余浸润性癌的维度。将具有相似百分比和平均残留癌数量的坐标因子层组合组合在一起。因子组合分为3个数量的残余浸润性癌或DCIS,并相应地分组大量残余癌定义为浸润性癌或DCIS 1 cm或以上或癌延伸距离超过初始切除标本边缘1 cm或以上。标准的放疗增强场局限于切除腔边缘周围1厘米的实质边缘。超出RT促进领域的癌可能会受到一定不足以根除或灭菌的辐射。
癌边缘量接近阴性、接近最小数量或接近中等量且癌/标本尺寸比小于0.3的初始切除标本,残留癌的风险较低(残留浸润性癌,4.8%;残留DCIS,3.6%),邻近实质实质残留癌的风险很低(0%)。边缘附近癌数量阴性或接近最低,癌/标本尺寸比为0.3或大于0.6的病例,存在残留癌的中等风险(残留浸润性癌22%;残留DCIS,38%)和邻近实质大量残留癌的低风险(6%)。边缘附近癌数量接近中等,癌/标本尺寸比为0.3或以上为0.6的病例,邻近实质中大量残留癌的风险急剧增加(27%)。几乎最多的病例在边缘附近的癌、阳性边缘或癌/标本比率为0.6或以上有残留癌的高风险(残留浸润性癌,49%;残留DCIS,65%)和邻近实质中大量残留癌的高风险(44%)。大量残留癌的风险和浸润性癌标本的百分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浸润性癌IBF、远处转移和BCT后预后相关因素已被广泛研究。本研究中5年、10年和15年的总体IBF率分别为2%、8%和13%,低于其他作者报道的失败率范围。本研究中,阴性和最终切缘阳性患者的12年IBF率分别为8%和30%,与本研究中报道的2%-13%和12%-30%-33%相似。我们无意广泛深入研究以前研究中已重复报道、讨论和回顾的因素。目前的比较是作为该数据库与以前作者的数据库之间的相似性的证据,包括形态学因素的标准和评估。
同侧乳房衰竭边缘状态边缘状态是评估切除充分性和最终评估IBF风险的主要病理因素。尽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我们认为,边际地位本身在当代BCT环境中是略微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