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指南解读: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2021)

指南解读: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2021) 妙手云医2022-03-15 1239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近年来,国内外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旨在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指导医护人员合理应用各项血糖监测方法、正确解读监测结果,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要点提示:

1. 自我监测(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行SMBG。(A)

2. 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方案。(B)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SMBG以及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POCT两种模式,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疾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用于血糖监测的工具日益增多,但毛细血管血糖监测仍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手段。

血糖监测可以选择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点,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00~3:00)。

HbA1c

要点提示:

1.糖尿病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未达标前应每3个月检测1次,达标后可以6个月检测1次。(B)

2. 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的氨基(赖氨酸、缬氨酸或精氨酸)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产物。本指南中提及的糖化血红蛋白特指HbA1c,即血红蛋白β亚基氨基末端缬氨酸氨基与葡萄糖分子的醛基进行的非酶促的反应而生成的醛亚胺(又称席夫氏碱),并经分子重排形成稳定结构的酮胺。

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HbA1c 含量就越高,在总的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多。通常红细胞的寿命是120 d左右,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MEDI

COOL

GA

要点提示:

糖化蛋白(GA)反映短期内血糖变化较HbA1c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适用指标。(B)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中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糖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血清蛋白分子N 端α‑氨基或赖氨酸ε‑氨基与醛糖分子的羧基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即席夫氏碱。该反应是可逆的,席夫氏碱既可解离为蛋白质与醛糖,又可通过转位重排生成较稳定的酮胺。因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故将GSP测定又称为果糖胺测定。由于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约17~19 d,所以GSP水平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GSP测定方法简易、省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广泛用于基层医疗单位。但由于GSP测定是反映血清中总的糖化血清蛋白质,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胆红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质等的影响;同时由于血清中非特异性还原物质也可发生此反应,加之不同蛋白组分的非酶糖化反应率不同,故GSP特异性差,目前逐渐被GA 取代。

GA是在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糖化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较GSP更精确。

1,5‑脱水葡萄糖醇

要点提示:

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可以作为辅助的血糖监测指标。(B)

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呋喃葡萄糖的C‑1脱氧形式,其含量在多元醇糖类中仅次于葡萄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可准确而迅速地反映1~2周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波动的监测具有明显优势。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管理中,血清1,5‑AG可作为辅助的血糖监测指标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近年,国内有学者建立了唾液1,5‑AG的精确质谱检测方法,为今后糖尿病的无创监测和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1,5‑AG在糖尿病筛查、监测中的证据尚不充分,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

CGM

要点提示:

1.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以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A)

2.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新指标。(B)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因此,CGM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CGM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CGM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新型CGM 系统的出现使得CGM 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医患所了解和接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各有所长,所反映的血糖内涵不尽相同,不能互相替代。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合理选用监测方法,并将不同的监测手段进行有机联合,取长补短,全面了解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 936-948.医库内分泌周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