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医院感染的调查

医院感染的调查 妙手医生2022-12-30 1758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田乐 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卫生院

 

 在许多国家,医院感染调查由感染控制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至少包括一名感染控制主管(医生或微生物学专家)和护士,其职责是监测医院感染、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条例并监督执行、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一)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目的是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感染种类的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来源于微生物学报告、病房巡视、活检报告、医务人员健康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等。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外,还常规监测灭菌、消毒效果;医院配制产品;“开放”系统中准备的血液成分;血液透析液。

环境(物体表面、空气和水)及医务人员样本因无标准化操作规范,结果难以解释,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无须常规监测。只有当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医务人员或环境与医院感染传播有关时,才进行患者或医务人员样本培养、购买物品的抽样检测、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器监测、呼吸治疗设备培养、腹膜透析培养、空气培养等。通常需咨询具有暴发调查经验的专业人员,经确认后,再采集与病例具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样本进行检测。

(二)暴发调查

当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或常规监测发现流行率增加时,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新病例的产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通常,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有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分析(感染人数、住院时间、感染时间、是否在同一病房、是否接受相同的诊疗技术或手术者相同);病原体分离、分型结果。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流行及暴发调查中的职责是分离病原体并证实所分离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病原体的分型结果用于确定传染的模式,为流行病学追踪感染过程与感染源提供线索。

临床工作中分离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应尽可能鉴定到种。非发酵革兰阴性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病毒等不常见或难以鉴定的病原体,应送有能力的实验室检测。所分离的病原体为人体正常菌群或环境寄居菌时,应区别暴发菌株与非暴发菌株。

病原体分型技术包括表型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生物分型、特异性分型。良好的分型技术应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分型能力强的特点。常规微生物学实验室能开展表型分型及简单的生物分型。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实验,通过分析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能够初步判断菌株间的差异。然而,由于不同菌株可能具有相同的耐药表型,而相同菌株因获得或丢失耐药质粒,耐药谱不相同,因此,该技术分辨率低,可疑菌株需进行进一步分型。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感染常为多重耐药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糖肽类耐药的肠球菌及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些商业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系统难以准确检测某些细菌的耐药性,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遵循一定的准则,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并跟踪文献,了解本实验室使用的商业系统检测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能力,以及检测或确认耐药表型需要增加的实验,最好在临床使用以前,对新购买的系统或新技术进行评估。

生物分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性进行分型。病原体生物分型与鉴定选择生化反应的目的不同,前者为了区分病原体,后者是为了聚集相似菌株。微量鉴定系统常应用于生物分型。检测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能力,以及检测或确认耐药表型需要增加的实验,最好在临床使用以前,对新购买的系统或新技术进行评估。

特异分型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抗原结构、遗传物质及特异性噬菌体等进行分型,常用技术包括特异性抗血清反应、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型、分子分型,常由有能力的实验室完成

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依赖于实验室准确检测病原菌的能力,否则会忽略严重的医院感染甚至暴发流行,或者导致采取不必要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造成资源浪费。在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分型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播散,治疗感染者,被感染的医务人员(患者或携带者)应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直至病原体被清除。

-

 

 

怀北中心:田乐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