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诊断检验

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诊断检验 妙手医生2022-12-30 1910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田乐 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卫生院

据统计,全球感染新冠的人数达到了8亿,给人类造成很大的负担,当今传染病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至少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目前全球乙型肝炎患者约3.5亿、艾滋病患者约2800万、性病约3.33亿,占全球人口1/3的19亿人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新发病例1000万人,死亡约300万人。人类仍面临着感染性疾病的严重威胁。
1.易感人群不断增加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趋势,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和易感的高危人群随之出现。人口的剧增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增加,接受器官移植、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均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对病原体易感的人群增加。
2.新病原体不断出现、已控制的病原体死灰复燃 20世纪末人类消灭天花病毒和预期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行动,收到了很好的结果。但人类根除病原体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新病原体出现的速度。据统计,从1973年至今至少有三十余种新病原体被发现,如SARS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轮状病毒、HIV、HCV、HHV-6、7、8型、小DNA病毒B19、埃博拉病毒、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0139霍乱弧菌、嗜肺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伯氏疏螺旋体、人埃立克体和巴尔通体等。新发现的朊粒(prion)可引起羊瘙痒病、疯牛病和人的克雅病及库鲁病(Kuru)。朊粒是一种在微生物中尚未分类定位的新种,也属于人兽共患的病原体。此外,过去已基本得到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如结核、霍乱和性病等,现在又死灰复燃。感染性疾病的控制需要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全面进步。更需要临床微生物学的深入发展。
3.感染因子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如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溃疡和胃癌,HBV、HCV、黄曲霉等与肝癌,单纯疱疹病毒、伯氏疏螺旋体与面肌麻痹,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与冠状动脉疾病等的相关性,都是感染性因子在非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由此启示,过去认为是不传染的疾病,如某些白血病、面瘫、肿瘤等都可能与传染有关,而且随着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更多与感染因子有关的疾病将会被揭示。
4.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在过去30年中,细菌变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感染控制方面的问题,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播散。在社区感染方面,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在医院感染致病菌中,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细菌多重耐药的典型。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对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问题必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快速诊断方法的发展
1.改变流程、缩短报告周期 要改进现有的工作模式,重视原始标本染色和非染色涂片的显微镜检查,对来自无菌部位的标本可以作直接药敏试验。可提早报告血培养的初步结果,争取治疗时机。如可在2小时内报告阳性瓶直接涂片所见,24小时内报告初步培养和直接药敏结果,在48小时内报告细菌鉴定和最终的药敏结果。实现分级报告制度,将有意义的信息快速报告临床医师,以及时对患者作出相应处理。
2.非培养快速检验 如气-液相色谱法和发光分析技术、免疫荧光(IF)、放射核素(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等,以ELISA快速检测微生物抗原技术较为普遍。最近应用质谱技术(MS)可在几分钟内作出鉴定结果,是微生物检验的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微生物检验自动化系统和微生物自动鉴定和药敏仪,只需将可疑致病菌制成纯菌液,放入自动鉴定和药敏仪中,通过计算机自动读数、分析、最后自动报告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微量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未来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