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主诉、并发症及病理形态。结果:31~75岁的病人54名,51~59岁的54名,40岁以下的14名(14名)。临床上以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其次是绝经前月经失调,第二是阴道排液,分别为61.7%,23.4%,11.7%。其中76.6%的组织学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和8.5%的透明细胞癌;病理分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占58.5%,63.8%为浅肌层。结论:我国51~59岁的女性中,女性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以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出血为多见。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是目前最常见的类型,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的病程
信息与方法
2005年1~2007年1月,本院共收治94例子宫内膜癌,根据下列标准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所有病人都是第一次接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都是子宫内膜癌。
方法:搜集患者姓名、年龄、临床症状、合并症、病理改变等,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其分布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临床表现。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按 WHO子宫体癌组织学分级(2005)进行病理诊断。
成果
年龄分布:53.2 (53.2±9.3),最小31岁,最大75岁,51~59岁最高,54例,40岁以下,均为14.9%(14例)。
主诉:大部分患者以无痛阴道出血为主,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特征,61.7%(58名),23.4%(22名)绝经前出现异常,11.7%(11名)阴道排液增多。
并发症:其中有19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占19.1%,9.6%,25.5%,25.5%,5.3%;
术后病理:①肉眼观察:72例局部生长76.6%,19例扩散生长18例,4例为息肉样病变(4例),经宫腔镜下刮宫,发现子宫内膜癌,但未发现病变)。②病理类型:76.6%的子宫内膜样腺癌(72个),12.7%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2个),8.5%的透明细胞癌(8个),35岁,75岁,73,50~59,其中1名,子宫内膜样腺癌(1名)和1例(1名),其中1名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名)。③病理分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55例,中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4例。④肌层浸润:63.8%(60名)浅肌层侵犯,28.8%(27名)深肌层(1/2),7.4%(7名)没有肌层浸润。
错误:4例患者术前均经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复杂的增生。术前经刮宫手术确诊为内膜癌,4例手术后无病灶,10例在术前经刮宫病理确诊为内膜样腺癌,2例在术前确诊为平滑肌瘤。1例患者因宫颈鳞癌而行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并伴有宫颈鳞癌。
商议
发病年龄特征:在老年女性中,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许多学者认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存在着14.9%的发病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子;食品中、外源性荷尔蒙的摄入量和营养品大量增加;青年女性的就诊率有所增加;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年轻化的疾病,这对医师和病人都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有月经紊乱、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等怀疑有功血的女性,要考虑是不是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征:此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为围绝经期异常。由于围绝经期异常的子宫出血与一些非器质性的子宫出血相似,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了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此外,阴道排液增多是一种很难掌握的疾病,但也是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因此,需要耐心的询问病史,做出正确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并发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症。子宫平滑肌瘤和肌腺症是比较常见和多发性的疾病。
病理分类: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76.6%,与文献报告的相似,而透明上皮细胞癌的发生率为8.5%;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5.0%(14名)存在子宫内膜癌,2名为透明细胞癌,10名为子宫内膜癌。本项研究中, I型内膜癌以老年居多,这可能与近年来许多更年期老人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肌层侵犯:以不侵犯肌层和浅肌层的居多,所以大部分的病人都有良好的预后,需要积极的治疗。此外,肌层浸润的深度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硬指标,术前判断肌层浸润的深度有多大,所以要不要扩大手术的范围,就必须要加强术中的技术水平。
病理分型:多数为分化良好的子宫内膜癌,与文献资料相符。已有文献报导,病理分级与淋巴结转移、腹腔灌洗液、肌层浸润有关,故术前病理分级是外科治疗的关键。但是,即使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也只能刮到70%~80%的子宫内膜,导致术前病理分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术前的病理分级错误,甚至会导致子宫内膜癌的漏诊,漏诊率高达5.6%~9.6%。
对于有子宫肌瘤的病人,在手术之前要做好宫腔镜或诊刮术,避免误诊。对于被刮宫的病理确诊为复杂性增生症的患者,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