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川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白菜湾社区卫生服务站
2003年前欧洲高血压指南中,α受体阻滞剂还位于一线降压药物,但在2007年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及JNC 8中,α受体阻滞剂已退出一线降压药物之列。所以,α受体阻滞剂一般不作为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对于利尿剂、CCB、ACEI、ARB等足量应用后,仍不能满意控制血压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2)由于α受体阻滞剂常见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所以高血压合并胃炎、溃疡病患者慎用。(3)α受体阻滞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患者初始用药时于睡前服用。服药过程中需监测立位血压,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1)如患者血压不能很好地控制,α受体阻滞剂可与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利尿剂联合应用,但一般不作为首选,常在一线降压药物联用后血压仍不达标时使用。(2)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降压治疗时,应注意用药顺序: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停药顺序为:先停用β受体阻滞剂,后停用α受体阻滞剂。(3)怀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行肾素检查前需停用利尿剂4周,停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 2周,停药期间的替代降压药物可选择特拉唑嗪、维拉帕米缓释片。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固定复方制剂采用不同机制的降压药联合,具有协同降压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而且固定剂量、固定配伍的单片复方制剂还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治疗费用[163]。传统固定复方制剂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后问世的一批新型降压药而言。20世纪50年代,国外即有了复方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164];而国内最早复方制剂的研发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国产的传统降压药制成各种复方制剂,如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堃研究团队最早研发的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片),填补了国内固定复方制剂的空白,建立和推广了联合治疗的理念,这在国内高血压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后续又研发了一系列固定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珍菊降压片等,这些药物在国内高血压治疗领域中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些固定复方制剂仍在特定区域或人群中发挥着治疗高血压的作用。3.7.1.2 分类:固定复方制剂无统一分类,只是人为地将其分为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和新型固定复方制剂。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为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可乐定(中枢性降压药)、利血平(外周交感神经阻滞剂)及肼屈嗪(单纯血管扩张剂);其他包括镇静、中药、钙镁钾制剂及维生素等辅药成分。在表14中所列的常用传统固定复方制剂中,90%含氢氯噻嗪、近2/3含利血平和肼屈嗪;另有2种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含可乐定。3.7.1.3 用药原则(1)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此药在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较多。传统固定复方制剂中,除噻嗪类利尿剂外,其他主要降压成分均非目前高血压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但基于心血管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这一理念,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具有明确的降压疗效,且价格低廉。所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和《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的建议,传统固定复方制剂仍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种选择[165],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亦可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三线、四线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单药作为初始治疗,也可与其他新型降压药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如与ARB、ACEI或CCB等联合。因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大多含噻嗪类利尿剂,所以,与RAAS抑制剂联用可以增强降压疗效。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在国内使用时间较长,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也开展了一些临床观察。尤其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且具有安全性[166-169];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的临床应用也证明其降压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可以与一些新型长效降压药物联合,增加疗效,不良反应少[170-177]。但其他几种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临床观察极少。总体来看,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尚缺乏科学、规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尤其缺乏与新型降药“头对头”、并以降低心血管硬终点事件风险为目标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期待有更多循证证据进一步证明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