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影响面部神经,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不仅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了解面神经炎的发现、治疗与预防方法,对于患者及时就医、有效康复以及健康人群预防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面神经炎的发现
(一)症状表现
面部表情肌瘫痪:这是面神经炎最典型的症状。患者一侧面部表情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无法正常完成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例如,在闭眼时,患侧眼球会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无法将腮帮子鼓起;吹口哨时,也会因为口角闭合不全而无法吹出声音。这些症状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给患者的面部外观带来明显改变,使其容易察觉。
耳部症状:部分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常见的有耳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轻微的刺痛、胀痛,也可能是较为剧烈的跳痛。有些患者还会感觉耳部有异物感、堵塞感,好像耳朵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听力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这些耳部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与其他耳部疾病混淆,但它们对于面神经炎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其他伴随症状:除了面部和耳部症状外,面神经炎患者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味觉减退或丧失,对食物的味道感觉不灵敏,影响食欲。这是因为面神经中包含支配舌前 2/3 味觉的纤维,当面神经受损时,味觉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泪液分泌异常,患侧眼睛流泪增多或减少。有些患者在进食时,食物容易残留在患侧口腔内,需要频繁清理,这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导致口腔运动不协调所致。
(二)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诊断:医生在诊断面神经炎时,首先会依据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且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面瘫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结合耳部症状、味觉改变等伴随症状,就可以初步诊断为面神经炎。例如,当患者前来就诊,表现出一侧面部不能皱眉、闭眼,口角下垂,同时伴有耳部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时,医生会高度怀疑面神经炎。
神经系统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检查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通过让患者做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面部肌肉的收缩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同时,还会检查角膜反射,正常情况下,当用棉签轻触角膜时,会引起双眼同时闭眼的反射动作。在面神经炎患者中,患侧的角膜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这提示面神经的传入或传出通路受损。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耳部,查看外耳道、鼓膜是否有疱疹等异常情况,以排除亨特综合征(一种特殊类型的面神经炎,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除面瘫外,耳部会出现疱疹)。
影像学检查:虽然大多数面神经炎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检查即可确诊,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磁共振成像(MRI):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面神经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在面神经炎患者中,MRI 可能会显示面神经肿胀、信号异常,有助于判断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和范围。同时,MRI 还可以排除颅内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引起的面瘫,因为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面神经炎的症状,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 检查对于观察颅骨、中耳、内耳等结构具有一定优势。在面神经炎的诊断中,CT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是否存在颞骨骨折、中耳炎等疾病,这些疾病有时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压,引起面瘫。例如,当患者有头部外伤史,出现面瘫症状时,CT 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颞骨骨折损伤面神经。
二、面神经炎的治疗
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面神经炎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抗炎、减轻面神经水肿。在面神经炎发病早期(一般在发病后 1 - 7 天内)使用效果最佳。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一般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后逐渐减量的方案,例如,泼尼松初始剂量可按每日 1mg/kg 计算,最大剂量不超过 60mg/d,晨起一次顿服,连用 5 - 7 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一般为 10 - 14 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
抗病毒药物: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炎,如亨特综合征,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阿昔洛韦的用法一般为每次 0.2 - 0.4g,每日 5 次口服,疗程为 7 - 10 天;伐昔洛韦的剂量为每次 0.5 - 1.0g,每日 2 - 3 次口服,疗程同样为 7 - 10 天。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营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能够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常用的神经营养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 B12 制剂,它可以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促进神经传导。一般用法为每次 0.5mg,每日 3 次口服;维生素 B1 可以促进神经的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常用剂量为每次 10mg,每日 3 次口服。神经营养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使用一些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对于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出现眼部症状的患者,可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感染,如人工泪液、红霉素眼膏等。
(二)物理治疗
热敷:在面神经炎发病早期,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疼痛症状。患者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侧面部,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按摩:按摩是物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进行面部按摩。按摩时,用手指轻轻按摩患侧面部肌肉,从额头开始,依次按摩眼周、鼻翼、口角、下颌等部位,每个部位按摩 1 - 2 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理疗:理疗包括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超短波治疗则具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这些理疗方法一般在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每周进行 3 - 5 次,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疗程。
(三)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病情严重、经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面神经的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面神经减压术,通过手术去除面神经周围的骨质或其他压迫物,减轻面神经的压力。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手术风险较高,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充分评估和指导下慎重选择。
三、面神经炎的预防
虽然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
(一)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训练等。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注意休息: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面神经炎。
预防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此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室内的滋生和传播。
(二)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寒冷刺激是面神经炎的诱发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和天气变化较大时。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围巾等保暖物品,保护面部免受寒冷刺激。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在炎热的夏季,不要长时间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面部。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般保持在 26℃左右较为适宜。使用风扇时,不要将风扇直接对着面部吹,以免引起面部血管收缩,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