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贵娥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在温暖的春季,万物复苏,本应是人们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季节。然而,对于许多荨麻疹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却充满了困扰。瘙痒难耐的皮疹频繁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究竟为什么春季会成为荨麻疹的高发季节呢?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一、春季过敏原大量增加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各种花草树木开始发芽、开花,空气中的花粉浓度急剧上升。花粉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之一,当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出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组胺会使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据统计,在花粉传播高峰期,荨麻疹患者的就诊 人数会明显增多。
除了花粉,春季的尘螨也大量繁殖。随着气温升高,室内湿度适宜,为尘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尘螨通常生活在床上用品、地毯、沙发等地方,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尸体碎片都是过敏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可能接触到这些过敏原,进而引发荨麻疹。例如,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体与床单、被罩密切接触,如果这些床上用品长时间未清洗,就会积累大量的尘螨,增 加了过敏的风险。
此外,春季还是昆虫活跃的季节。蚊子、螨虫、跳蚤等昆虫的叮咬也可能诱发荨麻疹。昆虫叮咬人体时,会注入唾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过敏原,会引起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表现为风团、红斑、瘙痒等症状。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昆虫叮咬的影响而患上荨麻疹。
二、气候变化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忽高忽低,空气湿度也不稳定。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当气温突然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水分流失增加;而气温骤降时,皮肤血管又会收缩,血液循环减缓。这种频繁的温度变化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的侵袭。
同时,春季空气湿度的变化也对皮肤有影响。干燥的空气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导致皮肤干燥、脱屑,而皮肤过于干燥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相反,湿度较大时,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也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荨麻疹。例如,在春雨绵绵的时节,如果衣物长时间不干,穿着潮湿的衣物,皮肤就容易受到刺激,增加患荨麻疹的几率。
三、饮食因素的影响
春季是许多新鲜蔬果上市的季节,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然而,一些春季特有的食物也可能是导致荨麻疹高发的原因之一。例如,春笋、香椿等食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食用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此外,草莓、芒果等水果也容易引起过敏,春季大量食用这些水果,也可能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另外,春季人们的社交活动相对增多,聚餐、饮酒等情况也较为常见。酒精会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同时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一些人在饮酒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荨麻疹症状。而且,在聚餐时,食物的种类繁多,可能会摄入一些平时不常吃的食物,增加了接触过敏原的机会。
四、精神压力与作息紊乱
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的生物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作息不规律。同时,春季也是人们工作和学习较为忙碌的时期,精神压力较大。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作息紊乱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当内分泌失调时,身体的各项功能会受到影响,包括皮肤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后,人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减弱,就更容易患上荨麻疹。
研究表明,情绪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促使机体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和激素,这些物质可能会加重皮肤的炎症反应,使荨麻疹的症状更加严重。例如,一些患者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时,荨麻疹会频繁发作,且症状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春季之所以是荨麻疹的高发季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原因后,荨麻疹患者在春季应更加注意预防。比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花粉传播高峰期,避免前往花草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减少饮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缓解精神压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荨麻疹的发病几率,让患者在春季也能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