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

房颤患者治疗

房颤患者治疗 妙手云医2021-12-01 2460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李文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学园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发病率约在0.5%-1%左右。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临床上,房颤反复发作,治疗棘手,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房颤的方法,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对于急性晚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已广泛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且会损伤肝肾。因此,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所选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并不推荐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常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这个建议主要是受IABP- shock II研究的结果的影响,该研究表明,IABP不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但在临床实践中,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大家仍广泛使用IABP,并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021 ESC大会上,意大利医院心脏病专家协会(ANMCO)发布了IABP在急性晚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研究,详细回顾了来自临床研究的数据,为IABP在心源性休克和晚期急性心力衰竭的最佳使用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反搏(IABP)的概念是指在心脏生理周期的规范阶段之外额外泵送血液。Arthur Kantrowitz和Adrian于1952首次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动物实验中。6年后,Harken提出了一种体外泵,能够在收缩期将血液抽出,并在下一次舒张期迅速重新注入的方法。1961年,开发出第一种体外反搏脉冲模型。最初的临床结果并不理想,并由于血液湍流造成溶血,主要是动脉通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泵与心脏周期的不同步等问题。到了1980年,Bregman等人首次报道了25例经皮入路置入IABP导管的患者,该方法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随后,Moulopoulos等人开发了一种主动脉内装置,该装置使用一根导管,在主动脉内放置一个球囊,在左心室舒张时充气,在收缩时放气。到了1968年,Kantrowitz等人进行了第一次临床经验,在两名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观察到明显的获益,即刻可升高的血压和增加尿量。但在那个年代,器械的插入仍然需要手术切开血管,这使得血管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高。

此后,更小的气囊导管系统被开发出来。“无鞘”技术以及更有效的控制系统,能够使IABP适应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律情况。

徐伟教授在《房颤治疗新思路》的报告中介绍了创新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表明,参松养心胶囊通过作用于多个离子通道电流,包括Ca、K1、Ito离子通道,使得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适当延长,抑制触发,早期后除极和2相折返,从而可能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有效,二者疗效相当;且安全性优于普罗帕酮组是房颤患者可长期服用的药物。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